[发明专利]轨道交通大客流识别预警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6880.X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任刚;卢佳;徐凌慧;薛辉;姜秋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N7/18;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客流 识别 预警系统 方法 | ||
1.一种轨道交通大客流识别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研究预警区域范围,确定预警区域面积和摄像机的设置位置;
(2)采集摄像机视频图像,确定视频图像的采集时间间隔;
(3)基于人数识别算法,得到轨道交通车站内不同区域的客流信息;
(4)对客流状态进行分级,确定不同客流状态的阈值,最后确定不同区域客流的预警级别,发出预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大客流识别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确定能够且必须检测的站厅和站台区域:
步骤1.1.1:乘客可流动的站厅区域面积:
Ati=Sti-Fti-Nti
其中,Ati是乘客可流动的站厅区域面积,Sti是站厅总面积,Fti是站厅设施占用面积,Nti是乘客不能进入的站厅区域面积;
步骤1.1.2:乘客可流动的站台区域面积:
Ata=Sta-Fta-Nta
其中,Ata是乘客可流动的站台区域面积,Sta是站台总面积,Fta是站台设施占用面积,Nta是乘客不能进入的站台区域面积;
步骤1.2:确定摄像机可监控到的实际区域面积:
Asp=W*L
其中,Asp是摄像机可监控到的实际区域面积,W是摄像机可监控区域矩形的宽度,L是摄像机可监控区域矩形的长度;
步骤1.3:确定摄像机的个数以及安装位置;
步骤1.3.1:在车站平面图上画出站厅、站台能够且必须监测的区域,标注尺寸,将Ati、Ata除以Asp,得到站厅、站台需要的监控摄像机的数量;
步骤1.3.2:根据站厅、站台摄像机可监控到的实际区域面积,结合监控摄像机的数量,将站厅、站台能够且必须监测的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域,小区域被单个摄像机所覆盖;
步骤1.3.3:在每个小区域选择合适的位置安放监控摄像机,使其覆盖整个小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大客流识别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每隔一段视频图像的采集时间间隔,监控摄像机将视频图像传输到中央控制室,视频图像的采集时间间隔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2.1.1:计算视频图像的数据量:
D=SF*CF*XS
其中,D是图像数据量,SF是水平分辨率,CF是垂直分辨率,XS是像素深度;
步骤2.1.2:计算数字图像传输时间:
CF=D/CS
其中,CF是传输时间,CS是传输速率;
步骤2.1.3:计算单帧视频图像的客流人数自动识别处理时间y;
步骤2.1.4:计算视频图像采样间隔时间:
T=(x+y)*z
其中,T是全部监控摄像头单帧视频数字图像的处理时间,x是单帧视频数字图像传输时间,y是单帧视频数字图像的客流人数自动识别处理时间,z是监控摄像头数;
步骤2.2:中央控制室将视频图像存储到硬盘录像机,供远端用户进行视频图像访问和分析;
步骤2.3:中央控制室将视频图像从硬盘录像机提取送至数据处理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大客流识别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人数识别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每隔一段时间获取一次视频图像,智能去除视频图像中的无效区域,对视频图像进行分割处理;
步骤3.2:根据摄像头角度、高度以及照射区域识别出视频图像中不同分割区域的人头像素比例;
步骤3.3:考虑亮度、对比度等参数,获取视频图像区域的人头的像素灰度范围;
步骤3.4:结合视频图像区域的人体投影面积因素,通过统一算法计算出视频图像中总的人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68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