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逐级预套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3966.7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成;李征;陈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3/00 | 分类号: | B41F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4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逐级 套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逐级预套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色组上增设光电眼;待承印材料走料平整、墨量均匀、张力稳定后印刷机开机启动;第一色组版辊自动合压,印刷基准色;通过光电眼检测第一色组的标形,对未检测到标形的情况进行处理,直至检测到第一色组的标形为止;从第二色组开始,逐级识别当前色组的标形,对未能识别标形的情况进行处理,识别出标形后再依次读取当前色组与前一色组标形的纵向误差,使纵向误差范围在‑5~5mm,对‑5~5mm范围内的纵向误差进行修正,使当前色组与前一色组标形的纵向误差范围在‑2~2mm,当前色组的预套印过程结束;解决了印刷过程中预套色采用人工操作,存在的预套色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套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自动逐级预套色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电子轴印刷机而言,目前电子轴控制系统,印刷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套印,预套色是印刷前期很重要的一个工序,进行预套色之后,后期的套印才能更加准确,然而,目前的预套色需要操作人员人为的去完成,人为操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预套色的精度较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率大,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逐级预套色方法,解决了印刷过程中预套色采用人工操作,存在的预套色精度低、废品率大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逐级预套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第一色组上增设光电眼;
步骤2,待承印材料走料平整、墨量均匀、张力稳定后印刷机开机启动;
步骤3,第一色组版辊自动合压,印刷基准色;
步骤4,通过步骤1设置的光电眼检测第一色组的标形,对未检测到标形的情况进行处理,直至检测到第一色组的标形为止;
步骤5,从第二色组开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当前色组版辊自动合压,印刷当前色;
b)光电眼检测当前色组标形,若当前色组对应的操作屏上显示“标形丢失”时,即表明没有检测到当前色组的标形,则返回步骤a,反之,若当前色组对应的操作屏上未出现“标形丢失”字样时,即表明当前色组标形已被识别,继续执行步骤c;
c)当前色组的光电眼读取当前色组与前一色组标形的纵向误差,当该纵向误差不在-5~5mm之间时,则当前色组离压,当前色组的相位自动调整,返回步骤a;当该误差范围在-5~5mm之间时,则继续执行步骤d;
d)调整当前色组版辊相位,修正步骤c中所得的当前色组与前一色组的误差,使该误差范围在-2mm~2mm,当前色组的预套印过程结束;
e)重复执行步骤a~d,直至最后一组色组的预套印过程结束为止。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通过经步骤1增设的光电眼检测第一色组的标形,当第一色组对应的操作屏上显示“标形丢失”时,即表明没有检测到第一色组的标形,则返回执行步骤3;反之,当第一色组对应的操作屏上未出现“标形丢失”字样时,即表明第一色组标形已被识别,继续执行步骤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基于通用电子轴凹版印刷机实现的,在第一色组增加光电眼,所有色组(除第一色组外)可以根据当前色组的光电眼检测出当前色组印刷标形和前一色的印刷标形的纵向误差,同时针对有误差的色组,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相位误差,并且能够快速修正,从印刷机开始工作后,进行的预套印工作自动化程度高、误差修正响应快。实现预套色自动化、预套印废品损失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39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