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取漏失通道模型的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3102.5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0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向朝纲;熊方明;李巍;李有伟;刘翔;洪英霖;欧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B33Y10/00;E21B4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李小波,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取 漏失 通道 模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井测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获取漏失通道模型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井漏是影响钻井作业安全的最严重的复杂情况之一,井漏的发生不仅会给钻井工程带来损失,也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极大困难。
现有的针对漏失及堵漏室内模拟试验过程中,准确表征漏失通道复杂结构是堵漏模拟试验的关键。目前漏失通道模块制备主要是通过机械加工、水泥浇筑方式或者人工填充等方式获得的漏失通道模型。
但是,上述方法获得漏失通道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状态下的复杂漏失通道空间几何特征、拓扑学特征、界面特征等,导致室内实验研究结果与现场实际堵漏效果相差甚远,不能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漏失通道模型的方法与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获得漏失通道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状态下的复杂漏失通道空间几何特征、拓扑学特征、界面特征等,导致室内实验研究结果与现场实际堵漏效果相差甚远,不能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漏失通道模型的方法,包括:
获得漏失岩层的岩样的图像数据;
对所述岩样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漏失岩层的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
根据所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和3D打印技术,获得3D打印的漏失通道的模型。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漏失岩层的岩样的图像数据,具体包括:
对所述岩样进行激光扫描,获得所述岩样的衰减投影图像和所述岩样的灰度图像;
对所述衰减投影图像和所述灰度图像进行处理,获得漏失岩层的岩样的图像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岩样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漏失岩层的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具体包括:
对所述岩样的每层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所述岩样每层的三维数字模型;
根据所述岩样每层的三维数字模型获得所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岩样每层的三维数字模型获得所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岩样每层的三维数字模型获得所述漏失通道的第一三维数字模型;
采用测井资料对所述第一三维数字模型进行修正处理,得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其中,所述测井资料包括所述岩样的孔隙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和3D打印技术,获得3D打印的漏失通道的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采用所述3D打印技术对所述三维数字模型进行逐层打印;
将所述逐层打印的结果进行逐层累积,得到所述漏失通道的模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漏失通道模型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量,用于获得漏失岩层的岩样的图像数据;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岩样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漏失岩层的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
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和3D打印技术,获得3D打印的漏失通道的模型。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岩样进行激光扫描,获得所述岩样的衰减投影图像和所述岩样的灰度图像;并对所述衰减投影图像和所述灰度图像进行处理,获得漏失岩层的岩样的图像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析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岩样的每层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所述岩样每层的三维数字模型;并根据所述岩样每层的三维数字模型获得所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岩样每层的三维数字模型获得所述漏失通道的第一三维数字模型;并采用测井资料对所述第一三维数字模型进行修正处理,得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其中,所述测井资料包括所述岩样的孔隙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打印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漏失通道的三维数字模型,采用所述3D打印技术对所述三维数字模型进行逐层打印;并将所述逐层打印的结果进行逐层累积,得到所述漏失通道的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31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