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2096.1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孙士勇;田存轩;齐晓梅;王家杰;张玉东;杨兴喜;袁清国;王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33/48 | 分类号: | C07D33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丁烯砜 连续合成 反应釜 工艺设备投资 丁二烯原料 连续化合成 二级闪蒸 废气排放 工艺操作 合成反应 合成尾气 混合物料 循环利用 有效循环 背压阀 吹脱罐 缓冲罐 冷冻罐 冷凝器 阻聚剂 配比 闪蒸 深冷 收率 二氧化硫 生产成本 回收 灵活 | ||
1.一种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装置,包括以下设备:
阻聚剂计量罐、丁二烯计量罐、二氧化硫计量罐、多个串联的反应釜、背压阀A、背压阀B、背压阀C、闪蒸罐A、闪蒸罐B、缓冲罐、冷凝器、冷冻罐、烯砜粗品储罐、吹脱塔;
所述阻聚剂计量罐、所述丁二烯计量罐及所述二氧化硫计量罐通过管线并联以后与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釜进行串联;
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釜的最后一个反应釜通过管线及所述背压阀A与所述闪蒸罐A相连;
所述闪蒸罐A通过管线和所述背压阀B与所述闪蒸罐B相连;
所述闪蒸罐A的塔底出口与所述闪蒸罐B的塔底出口相连后与所述烯砜粗品储罐通过管线相连;
所述烯砜粗品储罐通过管线与所述吹脱塔相连;
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冻罐通过管线串联后与所述二氧化硫计量罐相连;
所述缓冲罐通过管线和背压阀C与所述闪蒸罐B的塔顶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釜为反应釜A、反应釜B。
3.一种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原料丁二烯、阻聚剂、二氧化硫连续进入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釜进行合成反应;
反应混合物料经所述闪蒸罐A和所述闪蒸罐B闪蒸后,烯砜粗品从所述烯砜粗品储罐进入所述吹脱塔进行吹脱,合成尾气经所述缓冲罐、所述冷凝器及所述冷冻罐深冷回收,循环利用;
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釜的温度由高温加热循环系统经釜夹套及釜内盘管换热控制调节;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釜、闪蒸罐A、闪蒸罐B的压力分别由背压阀A、背压阀B、背压阀C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A和所述闪蒸罐B有液位控制和压力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釜为反应釜A、反应釜B时,反应釜A控制温度90~100℃,反应釜B控制温度80~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A和反应釜B的反应压力2~4Mpa,搅拌速度300~50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釜中,反应停留时间为3~4h。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A操作温度65~75℃,压力1.0~1.5Mp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合成环丁烯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B操作温度65~75℃,压力0.5~1.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20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