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载体色母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9036.4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连亨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彩塑胶制品(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30 | 分类号: | C08L23/30;C08J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母 工程塑料 无载体 生产工艺 氧化聚乙烯蜡乳液 不相容性 着色技术 着色效果 固含量 抗冲击 底料 色料 微粉 颜料 塑料 | ||
本发明属于色母着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载体色母及其生产工艺,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颜料400g‑1000g、固含量为20g‑70g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助剂0‑20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使用底料,即塑料成分的载体,使用该工艺得到的色母为不含载体的微粉,解决了色母在使用过程中与工程塑料的不相容性问题,同时色料含量高达90%以上,使使用过程中色母用量少,着色效果好,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工程塑料抗冲击等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色母着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载体色母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塑料工业中塑料着色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是美化产品。任何商品美观与否主要取决于外观造型与色彩,和谐协调的色彩实现则需要依赖着色技术予以实施,色彩艳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色母粒着色是现今最普遍采用的塑料着色法。色母也叫色种,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着色剂,主要用在塑料上。色母由颜料或染料、载体和添加剂三种基本要素组成,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可称颜料浓缩物,所以它的着色力高于颜料本身。加工时用少量色母料和未着色树脂掺混,就可达到设计颜料浓度的着色树脂或制品。使用方便,避免环境污染,着色均匀、稳定,提高塑料制件质量。
现有色母粒的基本配方包括颜料、底料/载体(即塑料成分)、聚乙烯蜡、其它助剂。以塑料为载体,利用聚乙烯蜡等助剂的分散性及润滑性,根据需要,将各种颜色的颜料均匀地分散到各种塑料载体里面,制成各种高浓度的色母粒,用于添加到各种塑料制品中做上色用,得到颗粒状的色母粒。这种色母粒的生产工艺为:将配料在高速搅拌桶或密炼机中进行混料,然后用双螺杆或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拉条,再用造粒机进行切粒,颗粒状的色母包装后完成生产。使用上述色母粒及生产工艺的优点是:1、解决了客户在塑料制品生产中直接用色粉上色对车间的污染问题:因为色粉是一种超细粉体,在混粉时扬的很厉害,飞的到处都是,同时也是一种损耗,且色粉没有塑料的包覆,一旦沾上很难清洗干净,而色母粒不存在这个问题。2、避免了不同颜色间的相互污染:客户在不同颜色的制品时,如用色粉换色时,清理机器非常麻烦,且很难清理干净,容易发生色差、次品,使用色母粒没有这个问题。3、使客户使用起来更简单方便:因为在色母粒生产中已加入了各种分散助剂,很好地对色粉在底料中进行了预分散,客户添加色母时就不需要再添加别的分散助剂了。
但是这种色母粒还是有它存在的问题的。首先是相容性问题,必须有塑胶作为载体,最后才能拉成条切粒,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因为塑料的种类很多,但很多料相互间的相容性不好,尤其是工程塑料,目前市面上主要是用聚烯烃类的料作为载体,这样在工程料的应用中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尼龙制品中加入了聚烯烃作为载体的色母会出现起皮的现象。
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色料含量偏低。由于这种色母粒的配方及工艺的问题,导致有载体的色母粒很难做到高色料含量,一般只能做到30-40%,色料含量达到50-60%就很少见了,所以做不出高品质的产品,普遍都是以中低档为主。
着色效果不佳,色母粒用量相对较大,用于塑料着色时、特别是工程塑料会存在相容差导致的起皮问题,需要研究一种新的色母粒及其工艺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色母及其生产工艺,不使用底料,即塑料成分的载体,使用该工艺得到的色母为不含载体的微粉,解决了色母在使用过程中与工程塑料的不相容性问题,同时色料含量高达90%以上,使使用过程中色母用量少,着色效果好,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工程塑料抗冲击等性能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载体色母,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颜料400g-1000g、固含量为20g-70g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助剂0-20g。
优选地,上述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颜料500g-800g、固含量为20g-50g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助剂0-2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彩塑胶制品(天津)有限公司,未经立彩塑胶制品(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90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用密封材料
- 下一篇:一种阻燃输送带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