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荷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4799.X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7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璐;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格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荷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包括:电荷泵模块包括:N组并联的电荷泵和与N组电荷泵一一对应相连的N组电荷泵驱动电路,电荷泵驱动电路中输出级电路的电源端与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电荷泵控制模块包括:检测单元,输入端与电荷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检测电荷泵模块的输出电压,并生成检测电压;调整单元,与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作为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对检测电压和第一预设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当检测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参考电压时,减小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当检测电压小于第一预设参考电压时,增大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本发明能降低电荷泵驱动电路的功耗,调节电荷泵的能力,提高电荷泵电路的电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荷泵电路。
背景技术
图1是传统电荷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多组并联的电荷泵和多组电荷泵驱动电路,每组电荷泵驱动电路驱动一组电荷泵,多组并联的电荷泵的输出电压即为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电压。
图1所示的传统电荷泵电路存在以下缺陷: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电压摆幅由外部电源电压决定,当需要调整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电压摆幅时,只能通过改变外部电源电压来实现,而无法实现内部调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以解决传统电荷泵电路无法实现内部调节输出电压摆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荷泵电路,包括电荷泵模块和电荷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荷泵模块包括:N组并联的电荷泵和与所述N组电荷泵一一对应相连的N组电荷泵驱动电路,所述电荷泵驱动电路中输出级电路的电源端与所述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荷泵控制模块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荷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荷泵模块的输出电压,并生成检测电压;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调整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调整单元对所述检测电压和第一预设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当所述检测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电压时,所述调整单元减小所述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当所述检测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电压时,所述调整单元增大所述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
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荷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阻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模块为第一电阻。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阻模块为第二电阻。
可选地,所述调整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参考电压,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端与电源相连;PMOS管,所述PMOS管的栅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PMOS管的源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PMOS管的漏端作为所述调整单元的输出端。
可选地,每组所述电荷泵的电源端与所述电荷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可选地,所述电荷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模块,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一端与所述调整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三电阻模块为第三电阻。
可选地,所述电荷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模块,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一端相连,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预设参考电压,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N组电荷泵驱动电路中至少一组的使能端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四电阻模块为第四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格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格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4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