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4183.2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洲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洲辅;林国斌;柯小健;赖自强;刘东朋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00;C04B41/45;C04B41/52;E01C11/22;E0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三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透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路面砖使用非常广泛,普通的路面砖雨水回收无法做到,只能流到污水排水管道排走,而且在夜间照明不好时,无法看清路面情况,普通的路面砖只能做到简单的铺设,透水功能差,使得路面砖的实用性能大大降低。
常用的行人道上所铺的路面砖通常由水泥制成,不具有透水的功能,容易引起积水现象。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透水砖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并被铺设在人行道上。透水砖可以解决路面积水问题,使用时,雨水可以迅速通过透水砖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目前的透水砖成本变高。
废玻璃通常的处理方式为土埋,但玻璃不易氧化,影响了环保;废玻璃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现有的透水砖在光线暗淡或黑夜中,不能提供光线,不能使行车更加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废玻璃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现有的透水砖透水效果差并且在光线暗淡或黑夜中,不能提供光线,不能使行车更加安全的问题。本发明可以让透水砖在光线暗淡下或黑夜中,且不能提供光线的情况下,利用夜晚星火余光或是车辆的灯光照射下,可以让废玻璃经由光线的反射来让道路更清楚的呈现出来,增加路人的行车及行走的安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光透水砖,按重量份组分由水泥50份~80份、电石渣30份~50份、分散剂5份~15份、粗细骨料100份~150份、砂100份~160份、钝化玻璃20份~30份、固型剂3份~5份组成。
进一步,所述钝化玻璃为折射光柔和的薄玻璃或为反射光线明亮的镀膜玻璃。
进一步,粗细骨料颗粒直径5mm~15mm;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透水砖的制备方法,所述发光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称取水泥50份~80份、电石渣30份~50份、分散剂5份~15份、粗细骨料100份~150份、砂100份~160份、钝化玻璃20份~30份、固型剂3份~5份,备用;
将电石渣30份~50份、分散剂5份~15份、粗细骨料100份~150份、砂100份~160份先进搅拌机搅拌5min~10min后,再加入水泥50份~80份;干搅拌5min~10min后加适量水搅拌10min~15min;得到混合浆体;
将混合浆体灌入透水砖成型模具,加压,拆模,得到透水砖;
在占得到的透水砖上表面积3/4处涂抹一层水泥后再铺设20份~30份的钝化玻璃,碾压之后涂抹上3份~5份固型剂,得到发光透水砖。
进一步,在得到透水积砖上表面积四分之三处涂抹一层水泥的量根据能完全将20份~30份的钝化玻璃粘附在透水上要求取适宜用量;水的添加量根据成型工艺要求取适宜用量;
将混合浆体灌入透水砖成型模具加压压力为100kgf/cm2~200kgf/cm2。
进一步,粗细骨料级配中,3mm孔筛余占20%~40%;胶骨比1∶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铺设有上述透水砖的人行便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铺设有上述透水砖的绿化区路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铺设有上述透水砖的大型广场路面。
本发明提供的发光透水砖的钝化玻璃胶结在砖表面,通过光的折射,从而达到发光的效果,可根据砖的类型,用途,强度等,来改变玻璃类型,符合使用的用途。对于玻璃的要求,为保证安全角度,破碎之后的玻璃一为钝角,避免行人摔倒之后划伤,从光的折射上,玻璃可以使用薄且透明的玻璃,用这样的玻璃光的折射比较柔和,或用镀膜之后的玻璃,反射出来的光线明亮。
在高压砖的成型之后,撒上一层薄薄的玻璃和适当水泥,碾压之后即可,最后涂抹上固型剂;在人行道上的砖,可以使用轻骨料,方便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洲辅;林国斌;柯小健;赖自强;刘东朋,未经梁洲辅;林国斌;柯小健;赖自强;刘东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4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