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计算各网元所成最短路径环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3403.X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3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刘丽;柴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天元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2 | 分类号: | H04L12/42;H04L12/721;H04L12/751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计算 各网元 成最短 路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计算各网元所成最短路径环链的方法,其实现过程为:首先将拓扑网络进行环链剥离;然后根据该环链分离的结果,生成包含叶子节点所有网元的链路,删除重复的链路;最后再生成环路。该自动计算各网元所成最短路径环链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自动快速找到通信网络中的所有最短环链路径,并对该拓扑网络中连接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网络中是否存在超大环、长单链、单归环等网络隐患,及时对这些网络隐患进行整改,增加冗余网络连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通信业务大面积瘫痪,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泛,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用性强、自动计算各网元所成最短路径环链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业务技术和需求不断提高,对通信网络的业务稳定,高速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连接复杂度不断提高,为通信网络的维护工作难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障整个通信网络的连接安全稳定,迫切需要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对通信网络进行运维管理。而目前通信网络管理还缺少对网络中环链路径的自动计算方法,从而导致对通信网络的自动化管理不能覆盖到网络环链,由此导致不能及时分析通信业务在网络环链运行情况。
基于此,现提供一种自动计算各网元所成最短路径环链的方法,可有效解决通信网络中最短环链路径的自动计算问题,从而自动产生复杂网络的环链数据,并可根据这些环链的数据分析网络连接中存在的环网连接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用性强、自动计算各网元所成最短路径环链的方法。
一种自动计算各网元所成最短路径环链的方法,其实现过程为:
首先将拓扑网络进行环链剥离;然后根据该环链分离的结果,生成包含叶子节点所有网元的链路,删除重复的链路;最后再生成环路。
所述环链剥离采用逐层叶子节点剥离来实现环链网络分离的方式,其中所有只有一个相邻网元的网元视为一个叶子节点,从拓扑网络链路最末端开始层层剥离,直至找不到叶子节点为止。
所述逐层剥离实现环联分离的具体过程为:在分析通信拓扑网络时,首先从链路出发,采用叶子节点的模型,所有只有一个相邻网元的网元视为一个叶子节点;从链末端的叶子节点开始,层层剥离;每次剥离网络中最外层叶子节点,此时会出现新的叶子节点,一直层层剥离,直到找不到叶子节点为止,环链的拓扑连接剥离完成。
生成链路的过程是指在环链剥离的基础上,对链路网络进行逐层找寻最短的链路,然后剥离,直到所有网元均已成链,通过比较链路两端网元和链路长度去除重复链路路径,获得该网络所有链路路径。
根据环链剥离结果,在只有叶子节点形成的拓扑网络中,以最外层叶子为出发点,根据拓扑路径遍历相邻网元,一条链路遍历过程中每个网元只遍历一次,达到另一叶子节点,或经过的网元出现岔路时停止,遍历完所有网元并形成链路;通过比较链路长度和链路两端网元是否相同判断形成的两条链路路径其实是一条链路的两个方向,从而删除重复的链路路径。
在链路生成过程中,当存在未遍历到的网元时,则将已经遍历过,且相邻网元数小于等于2的网元从拓扑网络中剥离,继续链路生成过程,直到所有网元均被遍历到。
所述环路生成过程是指在环链剥离的基础上,将网元按照相邻网元由多到少进行排序,按顺序找寻环路径,直到所有网元均已作为起点网元找寻过环路径,则表示所有环路均被找到,环路生成完成。
在环路生成步骤中,按顺序找寻环路径时,自动跳过只有两个相邻网元且已经被其他环遍历过的网元。
在环路生成步骤中,通过比对A、B两个起点网元先后所形成路径长度相同的环,若后形成B起点的环上含有A起点,则该环必被A起点找到,将其抛弃,不用再逐一比对环上其他网元连接顺序是否一致。
所述环路生成步骤的具体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天元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天元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34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