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送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1096.1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1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义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徐健;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送电 装置 电力 传输 系统 | ||
提供非接触送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非接触送电装置包括送电单元、第1温度传感器、第2温度传感器及电子控制单元。送电单元收纳逆变器、滤波器电路及谐振电路。逆变器产生任意频率的交流电力。谐振电路从逆变器通过滤波器电路接受交流电力。谐振电路以非接触方式向受电装置输送电力。第1温度传感器检测逆变器的温度。第2温度传感器检测谐振电路的温度。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控制逆变器来调整所述频率。电子控制单元在逆变器的温度高于谐振电路的温度时执行第1控制,在谐振电路的温度高于逆变器的温度时执行第2控制。第1控制包括调整所述频率以使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下降的控制。第2控制包括调整所述频率以使在谐振电路中流动的电流下降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送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尤其涉及以非接触方式向受电装置输送电力的送电装置及具备该送电装置的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有从送电装置向受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的电力传输系统(例如日本特开2013-154815、日本特开2013-146154、日本特开2013-146148、日本特开2013-110822、日本特开2013-126327、日本特开2013-135572)。例如日本特开2013-154815公开了一种电力传输系统,其中,从设于车辆外部的送电装置的送电部向设于车辆的受电部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对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参照日本特开2013-154815)。
发明内容
如下的电源一体型的送电单元正在被研究,该送电单元构成为包括接受由逆变器(inverter)生成的交流电力并以非接触方式向受电装置输送的谐振电路和上述逆变器。送电单元从防水、防尘等观点出发而成为密闭构造,内部容易充满热。并且,在如上所述的电源一体型的送电单元中,与谐振电路一起,逆变器的发热也较大,因此,逆变器的温度也需要与谐振电路的温度一并进行适当的管理。
在逆变器与谐振电路之间设有滤波器电路的情况下,有时在逆变器中流动的电流的大小(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大小)与在谐振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大小之间会产生差异,发热会偏于逆变器和谐振电路中的一方。当发热偏于逆变器和谐振电路中的一方时,例如会产生如下等各种问题:在发热大的一方的温度上升而受到温度制约的情况下,送电功率会受到限制而无法从送电装置向受电装置输送所希望的电功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构成为包括以非接触方式向受电装置输出电力的谐振电路以及逆变器的送电单元的非接触送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能够抑制发热偏于谐振电路和逆变器中的一方。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非接触送电装置包括送电单元、第1温度传感器、第2温度传感器以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送电单元收纳逆变器、滤波器电路以及谐振电路。所述逆变器构成为产生任意频率的交流电力。所述谐振电路从所述逆变器通过所述滤波器电路而接受所述交流电力。所述谐振电路构成为以非接触方式向受电装置输送电力。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逆变器的温度。第2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谐振电路的温度。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通过控制所述逆变器来调整所述交流电力的频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逆变器的温度高于所述谐振电路的温度的情况下执行第1控制,在所述谐振电路的温度高于所述逆变器的温度的情况下执行第2控制。所述第1控制包括调整所述频率以使得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下降的控制。所述第2控制包括调整所述频率以使得在所述谐振电路中流动的电流下降的控制。
根据该方式涉及的非接触送电装置,通过在逆变器的温度高于谐振电路的温度的情况下调整频率以使得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下降的第1控制,能够使逆变器的温度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在谐振电路的温度高于逆变器的温度的情况下调整频率以使得在谐振电路中流动的电流下降的第2控制,能够使谐振电路的温度下降。因此,能够抑制发热偏于谐振电路和逆变器中的一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1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条形熔断器式隔离开关
- 下一篇:条形熔断器式隔离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