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辐照裂解制备热稳定性良好的PTFE微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8734.6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0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余自力;付聪丽;刘姝伶;顾爱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28 | 分类号: | C08J3/28;C08J3/00;C08L2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粉 辐照 热稳定性 制备 聚四氟乙烯树脂 去离子水洗涤 热处理 辐照装置 失重 胺类 醇类 放入 裂解 添加剂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采用辐照方法制备热稳定性良好的PTFE微粉的方法。其制备步骤为:①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放入辐照装置中辐照一定剂量,得到PTFE微粉;②将得到的PTFE微粉在碱性/醇类/胺类环境下进行热处理;③最后再用去离子水洗涤和干燥,得到热稳定性良好的PTFE微粉。通过这种处理方法所得微粉的起始失重温度从未处理的250℃提升到300℃以上,更适合作为添加剂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特别是采用商品PTFE树脂制备热稳定性良好的PTFE微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PTFE)为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俗称“塑料王”。其主要性能为耐高低温、耐腐蚀、绝缘性优异、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低摩擦系数、低表面能等,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航空、机械、医药、化工等众多工业部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使用形式除了纯树脂、填充增强树脂、共混树脂等形式外,目前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是将其用作添加剂,改善其它聚合物等材料的性能。
PTFE添加剂可以用于油脂、涂料、塑料等材料体系中,用于增加其它材料的润滑性能、耐摩擦磨损性能、以及阻燃性等。为了尽可能保持被添加材料的性能,PTFE的添加量需要足够低,因而要求PTFE的粒径要小,即要求PTFE微粉。此外,由于PTFE的表面能低,与其它材料的相容性较差,较难均匀分布在其它材料中形成分散性能稳定的材料,使得作为添加剂的效果变差,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要求PTFE微粉具有适中的表面能。
为了制备PTFE微粉,人们采取了多种途径,其中采用辐照裂解制备表面改性的PTFE微粉的方法是最常用方法,国外主要用于PTFE边角余料以及废旧料的回收。辐照裂解法制备的PTFE微粉已广泛用于塑料、涂料、油脂、油墨等领域,用于提高产品的润滑等性能。
目前,辐照方法制备PTFE微粉时所采用的辐照剂量一般不高,以裂解PTFE的大分子链获取微粉为前提,因而对于裂解所得微粉的热稳定性的重视不够。当进一步考虑PTFE微粉的分散性以及熔融流动性时,需要的辐照剂量就要高得多,此时,所得微粉的热稳定性就凸显出来。
目前,提高辐照微粉的热稳定性的方法还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聚四氟乙烯树脂辐照微粉的热稳定性较差,以添加剂形式添加到塑料中时,在加工温度下会发生分解,对模具以及加工机械造成腐蚀,并降低塑料性能的缺点,提供一种辐照裂解制备热稳定性良好的PTFE微粉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辐照裂解制备热稳定性良好的PTFE微粉的方法,步骤为:
(1)将PTFE树脂置于钴源或电子加速器中,500-5000kGy辐照条件下进行辐照裂解,并不断搓揉和翻转;
(2)辐照裂解所得微粉在碱性、醇类或胺类物质条件下热处理;
(3)热处理后利用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洗涤5-12次;
(4)洗涤后的微粉在常压下、100-120℃干燥,捣碎,得到热稳定性良好的PTFE微粉。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碱性物质条件下热处理步骤为:将辐照裂解所得微粉加入碱性水直至PTFE微粉变为糊状物,糊状物置于高温烘箱中,在230-280℃保持1-3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进一步的,所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醇类物质条件下热处理步骤为:将辐照后的PTFE微粉与醇类按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到高压釜中,用磁力搅拌器使之充分混匀,90-200℃条件下反应2-5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醇类为无水甲醇或无水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8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