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性土壤改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6202.9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8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胡优华;曹斌;荀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未来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性 土壤改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性土壤改良方法,属于园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粘性土壤指的是含粘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其毛细作用小。粘性土壤具有粘重紧实、通透性差的缺点,其在早春时土温不易升高,因此被称“冷性土”。使用粘性土壤在早春时不利于播种出苗,在起苗时容易断根,因此需要对粘性土壤进行优化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粘性土壤改良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粘性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树种开挖树穴,并留存开挖树穴所得的土壤基质;
步骤二、将土壤基质、泥炭土、河沙、稻糠按照质量比为100:(30~33) :(6~7) :(12~13)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回填土壤;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回填土壤回填至树穴内;
步骤四、在步骤三结束后,即刻浇灌甲基托布津稀释剂,所述甲基托布津稀释剂的用量与步骤三中回填土壤的质量比为(3~5):10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二的泥炭土中还添加有改性竹屑,所述泥炭土和改性竹屑的质量比为8:1;所述改性竹屑的制作方法如下,将竹屑、百里香和水按照质量比(50~56):(1.1~1.3):(38~43)的比例混合煮沸20~25min,再将竹屑捞出晒干即得到改性竹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二的稻糠经过防腐杀菌处理,其步骤如下:将稻糠、众香子和水按照质量比(120~130):(3~4):(80~90)的比例混合煮沸30~35min,再将稻糠捞出晒干即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河沙的平均粒径为0.5~1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甲基托布津稀释剂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20倍的溶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竹屑的粒径小于2mm,所述改性竹屑的粒径小于2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稻糠的粒径小于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粘性土壤中添加泥炭土、河沙、稻糠、竹屑等,有效改善了粘性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粘性土壤的通透性、透气性以及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高,增加了土壤养分,从而促进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步骤一、根据树种开挖树穴,并留存开挖树穴所得的土壤基质;
步骤二、将50Kg粒径小于2mm的竹屑、1.1Kg百里香和38Kg水混合煮沸20min,再将竹屑捞出晒干即得到粒径小于2mm的改性竹屑。将120Kg稻糠、3Kg众香子和80Kg水混合煮沸30min,再将稻糠捞出晒干即得到经过防腐杀菌处理的稻糠。将100Kg土壤基质、30Kg泥炭土、3.75Kg粒径小于2mm的改性竹屑、6Kg平均粒径为0.5~1mm的河沙、12Kg粒径小于2mm且经过防腐杀菌处理的稻糠进行混合,形成151.75Kg回填土壤;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回填土壤回填至树穴内;
步骤四、在步骤三结束后,即刻浇灌7.6Kg甲基托布津稀释剂,所述甲基托布津稀释剂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20倍后形成的溶液。
实验1 、取5Kg竹屑和3.8Kg水混合煮沸20min,再将竹屑捞出晒干,该竹屑标示为A;取5Kg改性竹屑标示为B,将A和B同时摊铺在室内的围栏中且A和B相互隔开,A和B的摊铺面积和摊铺厚度均相同,A和B每天均浇水0.1Kg并翻动一次,每天观察一次A和B是否发霉并记录,记录结果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未来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未来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