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4349.4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3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上浦良介;竹冈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008;H01G4/015;H01G4/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韩聪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电容器 | ||
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其具有电介质薄膜、和隔着电介质薄膜而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层;以及一对端面电极,其形成于电容器元件的两端。一对电极层中的至少一方电极层包含铝来作为主成分,且还包含锌与镁。镁的原子浓度的峰值与锌的原子浓度的峰值相比,存在于靠近该电极层的表面的位置。该薄膜电容器具有高耐湿性。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80055356.4”,申请日为2012年10月18 日,发明名称为“薄膜电容器”之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使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工业设备、汽车等、 尤其是最适合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驱动用逆变器电路的平滑用、滤波 用、缓冲用的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图7是现有的薄膜电容器100的示意剖视图。薄膜电容器100具备电 容器元件和形成于电容器元件两端的端面电极104、105。电容器元件具 有电介质薄膜101、及隔着电介质薄膜101而相互对置的正负的电极层 102、103。
电极层102、103由铝构成且被蒸镀在电介质薄膜101上。电极层102、 103的一端分别与端面电极104、105连接。
端面电极104、105由锌构成,通过喷射而形成。
在与端面电极104、105连接的电极层102、103的端部106、107, 在电极层102、103的表层设置有锌层。由此可以提高端面电极104、105 与电极层102、103的密接性且降低薄膜电容器100的tanδ。
其中,与薄膜电容器100类似的现有的薄膜电容器被记载于专利文献 1中。
在电极层102、103的端部106、107形成锌层之际锌有时会扩散到电 极层102、103的整体。例如,在通过蒸镀来形成锌层的情况下,难以仅 在端部106、107局部地进行蒸镀,锌的粒子也会飞散到电极层102、103 整体去。由于锌易于腐蚀,故电极层102、103的氧化不断发展,作为结 果而导致薄膜电容器100的耐湿性下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2062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其具有电介质薄膜、和隔着电介质薄 膜而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层;以及一对端面电极,其形成于电容器元件的 两端。一对电极层中的至少一方电极层包含铝来作为主成分,且还包含锌 与镁。镁的原子浓度的峰值与锌的原子浓度的峰值相比,存在于靠近该电 极层的表面的位置。
该薄膜电容器具有高耐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薄膜电容器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薄膜电容器的电极层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薄膜电容器的电极层的组成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薄膜电容器的耐电压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薄膜电容器的耐湿性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7是现有的薄膜电容器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43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喷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