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光敏不育性选育光敏不育甜高粱杂交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7743.5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威军;张福耀;张阳;邵荣峰;常玉卉;卜华虎;张伟;李金梅;王花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6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光敏 不育 选育 高粱 杂交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育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光敏不育性选育光敏不育甜高粱杂交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甜高粱作为新兴的糖料、饲料和能源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引起一些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然而我国的能源甜高粱育种研究工作相对较少,现有甜高粱品种含糖量仅有16~18°(BX),抗倒伏性较差,远不能适应能源甜高粱产业化加工需求。
本发明创作者在高粱育种研究中,2010年引进一个高粱品系EBA-3(ma5ma5Ma5Ma5),本研究室命名为mamaMaMa,mamaMaMa不表现光敏特性,但其与其它品系杂交F1代表现出光敏特性,在光照小于12小时0分钟时才能抽穗开花。
如果将此特性用于选育甜高粱杂交种,甜高粱杂交种将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提高甜高粱抗倒伏能力。由于杂交种光敏不育,没有结实,可以改变成熟期甜高粱头重脚轻的现象,降低重心高度,提高抗倒伏能力。二是提高甜高粱茎杆含糖量。由于杂交种光敏不育,没有结实,光合产物不能转化贮藏到籽粒,只能贮藏于茎杆中,从而可以显著提高了杂交种的茎杆含糖量。
经试验测定杂交种A3张02427×哈T-1/mamaMaMa-1,杂交种在山西晋中市至10月13日不能抽穗开花,表现出光敏不育特性,且茎秆产量高、糖锤度高以及茎秆出汁率高,抗倒伏性能强。
鉴于甜高粱育种实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本发明创作者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光敏不育性选育光敏不育甜高粱杂交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母本选育
利用高粱品系A3R111为A3细胞质供体,张02427为细胞核供体(即轮回父本),连续轮回转育5代产生母本A3张02427。
(2)父本选育
①在中国海南种植mamaMaMa和哈T-1材料,进行去雄杂交,产生F1代。
②在海南种植F1代,套袋自交产生F2代。
③种植F2代,套袋自交,选择类似mamaMaMa、能正常成熟、茎秆多汁多糖的单株收获;按此方法,连续自交选育3代,选育得到类似mamaMaMa、能正常成熟、茎秆多汁多糖的新品系哈T-1/mamaMaMa-1。
(3)杂交种组配及鉴定
以A3张02427为母本,哈T-1/mamaMaMa-1为父本,组配杂交种,并对杂交种进行鉴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两个高粱品系杂交,F1代光敏不育、生物产量高的特性,对父本进行改良,选育到光敏不育、高产、高糖、抗倒甜高粱杂交种,从而为甜高粱产业化提供品种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利用光敏不育性选育光敏不育甜高粱杂交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光敏不育性选育光敏不育甜高粱杂交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母本选育
利用高粱品系A3R111为A3细胞质供体,张02427为细胞核供体(即轮回父本),连续轮回转育5代产生母本A3张02427。
(2)父本选育
①在中国海南种植mamaMaMa和哈T-1材料,进行去雄杂交,产生F1代。
②在海南种植F1代,套袋自交产生F2代。
③种植F2代,套袋自交,选择类似张mamaMaMa、能正常成熟、茎秆多汁多糖的单株收获;按此方法,连续自交选育3代,选育得到类似mamaMaMa、能正常成熟、茎秆多汁多糖的新品系哈T-1/mamaMaMa-1。
(3)杂交种组配及鉴定
以A3张02427为母本,哈T-1/mamaMaMa-1为父本,组配杂交种,并对杂交种进行鉴定。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77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