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微沟槽的三维骨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4448.4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6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程德林;潘浩波;阮长顺;吴明明;梁青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L27/40;A61L27/12;A61L27/56;A61L27/50;B33Y7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沟槽 三维 修复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具有微沟槽的三维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骨修复支架由带微沟槽结构的微沟槽层通过层层堆叠而成,或者是由无沟槽的单纤维层与所述微沟槽层通过层层堆叠而成,所述三维骨修复支架为三维多孔结构;其中,所述微沟槽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带微沟槽的纤维单元,每个所述带微沟槽的纤维单元由至少两根并排设置且相接触的纤维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层中,与沟槽接触的相邻两根纤维在同一平面上的截面圆的圆心之间的间距为纤维半径的1-2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层的相邻两沟槽之间的间距为纤维半径的2-9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层中沟槽的深度为纤维半径的0.5-1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纤维层的纤维间距为纤维半径的4-6倍。
6.一种具有微沟槽的三维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支架基体前驱体浆料,将所述支架基体前驱体浆料置于3D打印机中,按预设的3D打印参数进行打印,构建带微沟槽结构的微沟槽层,得到具有微沟槽的骨修复支架前驱体;其中,每个所述微沟槽层通过先后交叉打印所述支架基体前驱体浆料而成,使后一次打印所述支架基体前驱体浆料形成的浆料纤维并排交叉分布在前一次打印成的浆料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且与前一次打印成的浆料纤维相接触,以形成多个微沟槽结构;
(2)将打印完的所述骨修复支架前驱体进行固化,得到具有微沟槽的三维骨修复支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构建每个所述微沟槽层时,使所述后一次打印支架基体前驱体浆料时打印机的枪头相比前一次打印时沿与浆料纤维垂直的方向偏移一预设偏移量,所述预设偏移量为浆料纤维半径的1-2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基体前驱体浆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配制质量体积浓度为4-2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含钙磷的生物陶瓷粉末加入到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支架基体前驱体浆料;其中,所述含钙磷的生物陶瓷粉末与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5-4g/mL。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修复支架前驱体中还包括无沟槽的单纤维层,其中,所述单纤维层与所述微沟槽层交错分布。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微沟槽的三维骨修复支架或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微沟槽的三维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在制备骨组织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44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