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子运动整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1382.3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0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维纲 |
主分类号: | F01D9/06 | 分类号: | F01D9/06;F01D15/10;F01K25/08;F03B13/00;F03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501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毛 薄膜 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 半透膜 出口端 整流管 纳米级孔径 定向气流 管道空间 管道内部 胶体粒子 能源领域 叶轮转动 液体分子 纳米级 动能 发电机 壁布 宏观 小孔 锥度 灌注 转化 指向 贯通 发电 分割 统一 | ||
本发明属于能源领域。在该领域,将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宏观可以利用的能量,一直是人类最大的梦想之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运动整流管,包括一段管道,其特征是:该管道内部分布有纳米级弹性纤毛或薄膜,纤毛或薄膜统一倾斜指向该管道的一端(出口端),并且,越接近出口端,纤毛或薄膜长度越短;或者,该管道有一定锥度,且管壁布有大量贯通内外的纳米级孔径小孔;或者,该管道内设置有将管道分割开的半透膜,并且与半透膜相邻的管道空间,灌注有液体、以及分散在液体中的胶体粒子。可以使气体或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整理转化为宏观定向气流或水流,用于推动叶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领域。
[技术背景] 在该领域,将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宏观可以利用的能量,一直是人类最大的梦想之一。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将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宏观可以利用的能量这一梦想,提供现实可能的关键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运动整流管,包括一段管道,其特征是:该管道内部分布有纳米级弹性纤毛或薄膜,纤毛或薄膜统一倾斜指向该管道的一端(出口端),并且,越接近出口端,纤毛或薄膜长度越短;或者,该管道有一定锥度,且管壁布有大量贯通内外的纳米级孔径小孔;或者,该管道内设置有将管道分割开的半透膜,并且与半透膜相邻的管道空间,灌注有液体、以及分散在液体中的胶体粒子。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纤毛整流方案示意图。图1中,1是管道(左端口是出口端),2是其内壁分布的纳米级弹性纤毛或薄膜;
附图2是本发明的小孔整流方案示意图。图2中,3是管壁密布小孔的锥形管,4是锥度小于锥形管的锥体;或者,如附图3所示,该管道被半透膜分割为多段,在两个半透膜之间,充填有液体、以及分散在液体中的胶体粒子;
附图3是本发明的半透膜整流方案示意图。图3中,5是管道,6是半透膜,7是分散在液体中的胶体粒子,8是储液池。
将本发明公开的如附图1、或附图2所示的分子运动整流管,固定于一个承装有洁净氦气的箱体内,可以使在如图1所示,管道(1)内空间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在被内壁纤毛或薄膜阵(2)反射制约的后,以很大几率取得指向直管道出口方向的动量分量;从而,会被整理转化成为指向该管道出口方向的宏观定向分子流,用于推动叶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或者,如附图2所示,箱体内无规则运动的氦气分子,透过锥形管(3)管壁上密布的小孔,冲入锥形管(3)内部,被芯锥(4)表面反射,也可以形成指向锥管(3)和芯锥(4)之间环形出口的宏观定向分子流,用于推动叶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或者,如附图3所示,将管道(5)下端浸没在下部储液池(8)所储液体中,使图中下部半透膜(6)和液体接触的条件下,由于重力场(或静电场,或静磁场)作用于胶体粒子,使其在上下两个半透膜(6)处的密度有差异,导致,有液体分子从图中下部半透膜(6)渗入中段,且有液体分子从中段透过图中上部半透膜(6)渗出,并且,渗出液可以从管道上部缺口弯管流出,冲击叶轮带动发电机发电。
[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公开的分子运动整流管的系统,不仅可以清洁地产生电能,实现人类长久以来将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宏观可以利用的能量这一梦想;而且,由于该电能来源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给环境降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之一是:(1)在锥面胎体上,交叠涂覆或蒸镀两种不同材质的纳米级厚度的薄膜得到层叠块体;(2)脱胎后,将层叠块体和金属管壁焊接(或胶结);(3)旋切出管内中心锥形空间;(4)利用层叠体薄膜物理或化学性质差异,将一种材料薄膜层除去,构成附图1所示形式的分子运动整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维纲,未经李维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13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流与冲击相结合的透平叶片内部冷却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甩油轴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