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管钻井工具电液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0136.6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寅;夏炎;李艳丽;尹方雷;董浩;龚建凯;孙振旭;郑颖异;徐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44/02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6 | 代理人: | 吴士华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钻井 工具 电液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连续管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管钻井工具电液控系统。该系统的控制电路板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供电与通信模块、采集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供电与通信模块与上位机相连接,采集模块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电机控制模块与电机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通过上位机输入参数和指令,能够控制定向工具动作,驱动下部管柱旋转给定角度,精确调整工具面,也能够在发生卡钻事故时,控制电液控式丢手工具丢开井下工具,使井下工具与连续管脱开,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在地面通过计算机进行操控,简便可靠,适用于对连续管钻井丢手安全接头、定向工具、导向工具等井下工具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管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管钻井工具电液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连续管钻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钻井技术,利用连续管设备进行钻井施工,区别于常规钻井,连续管钻井需要配套专用的井下工具,国外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仍在起步阶段。
定向井技术是当今世界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钻井技术之一,定向井就是使井身沿着预先设计的井斜和方位钻达目的层的钻井方法。
常规钻井通常采用单弯螺杆与定向井测量仪器来控制井身轨迹。利用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井斜方位与工具面等数据,通过转动转盘或者用顶驱旋转钻柱来调整工具面,从而达到控制井身轨迹的目的。
由于连续管本身不能旋转,连续管设备进行定向井与水平井施工时需要配备专业的定向工具,根据控制定向的原理不同分为:机控、液控、电液控与电控几种。然而目前连续管钻井工具电液控系统的研制一直都未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管钻井工具电液控系统,该装置实现了通过上位机输入参数和指令,能够控制定向工具动作,驱动下部管柱旋转给定角度,精确调整工具面,也能够在发生卡钻事故时,控制电液控式丢手工具丢开井下工具,使井下工具与连续管脱开,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在地面通过计算机进行操控,简便可靠,适用于对连续管钻井丢手安全接头、定向工具、导向工具等井下工具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克服了现有连续管钻井工具电液控系统的研制未成熟,不能应用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管钻井工具电液控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油箱、电机和液压缸;控制电路板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供电与通信模块、采集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供电与通信模块与上位机相连接,采集模块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电机控制模块与电机相连接,电磁阀控制模块分别与两位三通电磁阀Ⅰ和两位三通电磁阀Ⅱ相连接,油箱通过管线与过滤器连接,过滤器与泵相连接,过滤器与泵之间管线通过支管线与单向阀Ⅰ连接,泵与电机相连接,泵通过管线分别与溢流阀和单向阀Ⅱ相连接,溢流阀与回油箱相连接,单向阀Ⅱ出口端管线上连接压力传感器,单向阀Ⅱ通过管线分别与两位三通电磁阀Ⅰ端口Ⅰ和两位三通电磁阀Ⅱ端口Ⅰ相连接,两位三通电磁阀Ⅰ端口Ⅱ和两位三通电磁阀Ⅱ端口Ⅱ分别与回油箱相连接,两位三通电磁阀Ⅰ端口Ⅲ分别与液控单向阀Ⅰ和液控单向阀Ⅱ相连接,两位三通电磁阀Ⅱ端口Ⅲ分别与液控单向阀Ⅰ和液控单向阀Ⅱ相连接,液控单向阀Ⅰ通过管线与液压缸活塞上腔相连接,液控单向阀Ⅰ与液压缸之间管线通过支管线连接单向阀Ⅲ,液控单向阀Ⅱ通过管线与液压缸活塞下腔相连接,液控单向阀Ⅱ与液压缸之间管线通过支管线连接单向阀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通过上位机输入参数和指令,能够控制定向工具动作,驱动下部管柱旋转给定角度,精确调整工具面,也能够在发生卡钻事故时,控制电液控式丢手工具丢开井下工具,使井下工具与连续管脱开,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在地面通过计算机进行操控,简便可靠,适用于对连续管钻井丢手安全接头、定向工具、导向工具等井下工具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0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