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架空线路带电警示故障报警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5524.5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1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郑宏;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联圣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线路 带电 警示 故障 报警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的传输大都需要利用架空线路,因此架空线路的工况直接影响到电力传输的质量,目前对于架空线路的监测大都是远程进行,通过采集单元将线缆的电力参数输送至远端服务器,但在现场难以发现具体哪条线缆存在问题,给高空线缆维护工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在白天和夜晚能够的给予工作有人提示报警的架空线路缆警示故障报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架空线路带电警示故障报警器,报警器设有采集线缆工况参数的电流互感器感,所述电流互感器感输出信号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输送报警信号至报警装置,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光源和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圆柱形护罩、固定在护罩内的圆形转筒、以及驱动旋转的电机,所述控制器输出驱动信号至电机,所述护罩上等夹角的间隔设有透光和不透光的区域,所述圆筒上等夹角的间隔设有报警填充色和非报警填充色,所述护罩上的间隔区域的夹角与圆筒上间隔区域的夹角相同。
所述报警器设有元器件壳体,所述元器件壳体上方设有用于夹持线缆的夹子、下方设有报警机构,所述元器件壳体的周边设有伞状托架,所述托架上方设有太阳能充电板、下方设有光源,所述太阳能充电板为元器件壳体内的电池充电,所述电池为电流互感器、控制器、光源、电机供电。
所述电流互感器、控制器和电机固定在元器件壳体内。
所述夹子包括固定在元器件壳体顶部的两个支柱、设置在支柱上的转轴、固定在转轴上的夹片、以及连接转轴和支柱的扭簧,所述夹片端部相接触,所述支柱和夹片为金属材质构成交流互感器的感应端。
所述元器件壳体顶部与夹片之间设有V形线槽,所述线槽上表面设有防滑纹。
基于所述的架空线路带电警示故障报警器的控制方法,电流互感器实时采集线缆工况参数并输送至控制器,若线缆带电正常运行时,则光源低频闪烁,且报警机构的非报警填充色旋转至护罩透光区域;若线缆带电异常运行时,则光源高频闪烁,且报警机构的报警填充色旋转至护罩透光区域。
所述低频闪烁为3秒/次,所述高频闪烁为0.5秒/次。
所述线缆带电异常运行为It≥180A或△I≥0.5I0或I=0或0.02s≤△T≤3s,其中It为突变量电流启动值,△I为电流变化率,I0为短路前线路电流,I为线路故障后电流,△T为电流突变时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管在白天还是夜晚,都能给予工作人员可靠的警示,能够提示是否带电,也能提示是否存在故障,提高线缆巡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2为报警器结构示意图;
图1为报警机构的护罩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托架;2、夹子;3、太阳能发电板;4、元器件壳体;5、报警机构;6、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架空线路带电警示故障报警器外壳由元器件壳体4、夹子2、托架1和报警机构5组合构成,夹子2位于元器件壳体4的上方,用于夹持线缆,将报警器固定在架空线路上,托架1为开口向下的伞状结构,其上表面固定有太阳能发电板3,因此太阳能发电板3为倾斜固定,能够更好的吸收太阳能,提高发电效率,太阳能充电板为元器件壳体4内的电池充电,太阳能充电板优选由4块1.5V太阳能板串联组成,最大充电功率可达0.5W/H,电池采用的锂电,由于报警器的电子元器件耗电量低,且太阳能发电板3布置结构合理,其能够通过太阳能发电板3实现报警器用电的自给自足,保证用电量,不必外接电源或更换电池。
报警器通过内置电流互感器感应到电流磁场,当高压线路正常运行时电流互感器感能够采集到线缆工况参数,电流互感器感输出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输送报警信号至报警装置,通过驱动报警装置工作,从而实现实时在线监测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联圣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联圣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55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