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压持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3430.4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7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夏治刚;徐卫林;郭维琪;刘可帅;郭沁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13/28 | 分类号: | D01H13/28;D01H13/10;D01H1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缠 毛羽 纱条 紧度 柔顺 纺纱装置 加热装置 纱线断头 弹性压 光洁 弹片 握持 弹片弹性 纺织加工 技术缺陷 接触加热 纱线弹性 矛盾性 握持力 断头 纺纱 轻压 重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压持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在加热装置下方设置弹片,弹片走纱段平面与加热装置工作面之间形成纱线弹性握持通道,对纱条毛羽实施弹性握持包缠,增加毛羽包缠量和包缠紧度,通过弹片弹性调节作用,满足纱条不同粗细、数量的毛羽包缠要求,避免捻阻突增而导致纱线断头;本发明装置只需纱条轻接触加热装置工作面,就能形成双面握持力加强控制纱条毛羽包缠量和包缠紧度,避免纺纱断头,消除了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本发明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压持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毛羽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纱线毛羽不仅影响机织、针织等后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高速无梭织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减少纱线毛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毛羽产生于细纱工序,所以降低细纱毛羽是减少毛羽的基础和关键。
纱线毛羽产生于环锭纺纱的细纱加工工序。普通环锭纺纱的细纱工序关键问题在于:前罗拉钳口将纤维须条压持呈扁平带状,在加捻扭转力作用下,扁平带状纤维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内外转移,当纤维某部位通过内外转移已经进入纱体,此时该纤维露出纱体的头端部分脱离前罗拉钳口握持作用后,无法再次进入或包缠在纱体主干上,于是形成毛羽。中国知识产权局2007年07月11日公开的发明专利“一种改善纱线性能的熨烫纺纱方法”,专利号200610166509.9;美国知识产权局2009年6月30日公开发明专利“Method and apparatusfor producing high quality yarn on aring-spinning machine”,专利公开号7552580B2。这两项申请公案共同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纺纱三角区内纤维进行加热以改善成纱质量的熨烫纺纱方法;具体而言,是提供了一种对所纺纱线中的纤维特别是加捻三角区中的纤维进行熨烫处理的柔顺光洁纺纱装置,能够大大减少纱线毛羽,降低细纱扭矩,提高纱线质量。目前无论是侧置式、下置式还是上置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共同特点是仅仅采用单一熨烫装置的熨烫工作面对纱条进行处理。由于在纺纱过程中,纺纱段纱条不仅产生气圈晃动,而且纱条随导纱钩升降而不断改变高度和角度,使得纱条在整熨烫式柔洁纺纱过程中,与熨烫装置的熨烫工作面接触不紧密、不均匀一致,致使所纺的纱线光洁度差异系数大,产品品质一致性差。而且单一的熨烫装置的熨烫工作面对纱条进行处理,降低纱线毛羽的缠绕紧度不够,容易在后续络筒工序加工过程中大量反弹,不能真正地满足高光洁纱线生产需求。
中国知识产权局2016年08月03日公开的发明专利“用于柔顺光洁纺纱的下压式压片装置”,专利号201510883443.4,该申请公案公开了一种由壳体、加热陶瓷片、加热器组成的下压式电热陶瓷片装置,该柔洁纺纱装置与上述熨烫装置一样,仅仅采用单一的高温陶瓷工作面对纱条进行处理,高温陶瓷工作面与纱线压持力度大,纱线缠绕紧度大,但捻陷剧增,纺纱断头率增大;减小捻陷作用,高温陶瓷工作面与纱线压持力度小,接触紧密度不足,纱线缠绕紧度小;且该装置也受纺纱段气圈晃动和导纱钩升降带来的周期性纱条张力和位置变化,纱条与高温陶瓷工作面接触紧度周期性变化,致使所纺的纱线光洁度差异系数大,产品品质一致性差。针对该问题,中国知识产权局2016年03月16日公开的发明专利“一种约束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专利号201510927279.2,该申请公案提供了一种采用出了约束杆对纱条进行限位,保证纱条始终紧贴加热装置的熨烫工作面,解决了原有纺纱品质差异大的问题。但是上述柔顺光洁纺纱装置都是固定的非弹性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弹性压持包缠,缺少弹性调节功能,导致了如下矛盾性技术难题:单一高温陶瓷工作面、或单一高温陶瓷工作面与约束杆串联使用,对纱条接触紧度大,纱条的包缠紧度大,络筒后纱线毛羽反弹少,而纺纱捻陷增加,纺纱断头率增高;对纱条接触紧度小,纺纱捻陷降低,纺纱断头率减少,但纱条的包缠紧度低,络筒后纱线毛羽反弹多,产生了“加热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毛羽包缠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34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抗氧化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保鲜膜
- 下一篇:椰棕垫原料打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