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出线接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1062.X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付朝晖;马骥;刘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管廊 出线 孔洞 预留 出线区 接线井 管廊 接驳 城市道路 标准断面 预埋套管 侧墙 穿管 红线 扩容 廊体 人行 直埋 墙壁 升高 衔接 | ||
本发明是一种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出线接驳结构。包括有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出线井、道路预留沟、用户接线井、出线区、出线孔洞、道路预留沟管线舱、接线井侧墙预留孔洞,其中综合管廊布置在道路人行道外的管廊带内,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预留沟,在管廊带的端部设有用户接线井。在需要出线处,将综合管廊的廊体标准断面升高,形成出线井,出线井的上部为出线区,出线区的墙壁上设有出线孔洞。本发明解决预埋套管的方式存在数量有限、日后扩容灵活性差、穿管困难的问题,为综合管廊出线与用户直埋管衔接的安装带来更好的实用性和快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出线接驳结构,特别是属于综合管廊出线井与周边用户直埋管的衔接技术领域,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出线接驳结构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突破传统的管线埋设方式,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敷设各种管线,形成开放的管线平台,具有便于运行监控、便于维护管理、杜绝“拉链路”、安全可靠的特点,目前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建设中采用。由于综合管廊一次性投资高,相关管线权属单位协调工作量大,目前各地建设的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均以设在城市主干道或干道上的综合管廊为主,建在主干道或干道上的综合管廊内的管线需要服务于周边用户,因此综合管廊内的管线需出线穿过道路,与道路两侧用户的直埋管相衔接,目前大多采用预埋套管的方式衔接,这种衔接方式存在预留数量有限、日后扩容灵活性差、穿管困难等弊端,需加以改进发挥综合管廊的整体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出线接驳结构。本发明解决预埋套管的方式存在数量有限、日后扩容灵活性差、穿管困难的问题,为综合管廊出线与用户直埋管衔接的安装带来更好的实用性和快捷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出线接驳结构,包括有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出线井、道路预留沟、用户接线井、出线区、出线孔洞、道路预留沟管线舱,其中综合管廊布置在道路人行道外的管廊带内,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预留沟,在管廊带的端部设有用户接线井,在需要出线处,将综合管廊的廊体标准断面升高,形成出线井,出线井的上部为出线区,出线区的墙壁上设有出线孔洞;上述出线区上设有若干出线孔洞,若干出线孔洞能穿过各种管线,各种管线穿过出线孔洞后进入道路预留沟管线舱;上述道路预留沟根据管线种类的多少设成单舱或双舱。
本发明综合管廊出线与用户之间形成无缝衔接,保证新建扩建管线时在道路范围内不重复开挖,不影响道路交通通畅,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的基本优势。此外,本发明采用道路预留沟敷设管线,较预埋套管方式有较大的穿线空间及预留空间,具有应对远期扩容的灵活性和方便日后用户接线的特点。另外,本发明预留用户接线井,能够规范用户接线,防止用户错接乱接,使各种管线有序排列,各就各位。本发明解决预埋套管的方式存在数量有限、日后扩容灵活性差、穿管困难的问题,为综合管廊出线与用户直埋管衔接的安装带来更好的实用性和快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综合管廊出线井与道路预留沟及用户接线井的衔接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出线区上设有若干出线孔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道路预留沟设置道路预留沟管线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用户接线井设置接线孔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出线接驳结构如图1、2、3、4所示,包括有综合管廊1、综合管廊出线井2、道路预留沟3、用户接线井4、出线区5、出线孔洞6、道路预留沟管线舱7,其中综合管廊1布置在道路人行道外的管廊带内,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预留沟3,在管廊带的端部设有用户接线井4,在需要出线处,将综合管廊1的廊体标准断面升高,形成出线井2,出线井2的上部为出线区5,出线区5的墙壁上设有出线孔洞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10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