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9598.8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林星;邱金海;吴建宇;蔡益航;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A01K6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35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海 健康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蝾螺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蝾螺(Turbo Retholatus Linnaeus)又称福螺,属原始腹足纲、蝾螺科、蝾螺属的一种浅海较大型的经济螺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栖息于水质清澈、潮流畅通、盐度较高、藻类丰富的岩礁沙泥质等处,主要以海藻类为食。大多数呈球形或陀螺形,一般壳高50~150mm,结实坚厚,壳口宽阔,壳面有珠状突、瘤突,口盖特别厚,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蝾螺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个体较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螺类开发的首选品种之一,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等原因蝾螺的自然资源受到破坏,资源量逐年减少,捕捞量急剧下降,海洋捕捞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需求,蝾螺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目前国内外有关海洋蝾螺资源增养殖的研究资料甚少。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蠑螺(Turbo cornutus Solande)生物学方面的研究,60年代就开展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陈维国(1986)报道日本于1981~1982年在真锅岛开展日本蠑螺放流增殖试验;高绪生(1987)介绍日本蠑螺种苗生产技术与增殖,但日本因其自然产量较高,且市场价格低于鲍鱼,因而研究的进展缓慢。而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蠑螺内脏的几丁质酶、纤维素酶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国内有关蠑螺的生物学特征、蠑螺的全人工苗种繁育及养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因此,建立适合蝾螺的新型健康养殖模式,对推动蝾螺增养殖向人工化、工厂化等精养化及高密度精养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蝾螺资源匮乏问题,创新科学养殖模式,公开了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并提供了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以增强蝾螺抗逆、抗应激能力,提高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促进蝾螺的健康养殖。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批量生产商品规格蝾螺,而且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经济、社会效益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海区选择:养殖区域选择周围无污染、风浪较小,水流畅通、年海流流速0.5~1.5m/s,海水交换好;底质泥沙,最低潮位水深10~15m,水质清新,透明度0.5~2.6m,常年水温11.5~30.5℃,pH值7.9~8.4,盐度30.4~33.2‰,溶解氧≥5.0mg/L的海域。水质的条件直接影响蝾螺的生长,上述的海区条件为蝾螺养殖的必要条件。
(2)构建筏架设施:蝾螺浅海筏式养殖筏架设施与南方鱼类、贝类网箱养殖设施相同,每台筏架长×宽为21.5m×7.5m,用青的桉木或松木作材料,75kg级的泡沫浮球作浮力,每台使用30~35个。每台分10格,每格的规格为3.0m×3.0m,每格上按4根长为4.0m的毛竹或杉木作为吊挂杆,杆距为60cm。每台筏架吊挂160笼。筏架设置每4台连为一区。顺流设置,每区四周用锚固定,锚绳为2500丝3股捻合的聚氯乙烯绳。台与台之间留出80cm的间距。区与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30m之间,既可增加网箱之间的水体流动性,避免因水体流动性差而导致网箱内海水的浑浊,又便于进行日常管理时,船只的通行。
(3)养殖笼构造及吊挂:养殖笼采用鲍鱼专用塑料矩形箱,规格为40cm×30cm×12cm,流水孔径为1.2cm;每五箱叠合为一笼,吊绳长3.0~4.0m,由3×80丝的聚氯乙烯捻合而成,吊距60cm,笼底坠石重量为5.0~8.0kg,使得该养殖笼位于深度为3~4m的海区;同时,为防止流失,每格采用网目为5~8cm、规格为3m×3m×4m的网衣作为保护网;养殖笼吊挂前,先采用100~20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水反复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4)苗种选择与放养:从当地海区收购蝾螺野生幼苗用30mg/L聚维酮碘溶液药浴15~20min后移入室内水泥养殖池进行暂养5d后,选择受到刺激时反应迅速的蝾螺幼螺作为苗种。投苗时,按苗种不同规格进行分养,将蝾螺从暂养水泥池中捞起直接放入养殖箱内,运到海区渔排进行吊挂、养殖,投放密度因个体大小不同而异,放养密度控制在苗种壳长≤2.5cm的为150~200只/笼;壳长2.5~4.0cm的为100~150只/笼;壳长≥4cm的为50~100只/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未经莆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95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头足类的人工促熟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牡蛎养殖附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