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改善铝-空气电池产物粒径的添加剂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3611.9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2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二东;聂玉娟;孙公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2/08 | 分类号: | H01M12/08;H01M12/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电池 添加剂 产物粒径 聚乙二醇 低碳醇 阻燃剂 机械性能 聚乙二醇混合物 铝-空气电池 纳米氧化铝 丙醇 放电性能 废物利用 分散性好 绿色环保 纳米级别 氢氧化铝 重要意义 混合物 聚合物 大粒径 聚合度 相容性 乙醇 甲醇 粒径 阻燃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铝‑空气电池产物粒径的添加剂及应用,所述添加剂由纳米氧化铝、聚乙二醇(PEG)和低碳醇组成。所述聚乙二醇由聚合度为400、600、2000、400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聚乙二醇混合物组成,所述低碳醇为甲醇、乙醇、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发明的用于改善铝‑空气电池产物粒径的添加剂,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等优点,而且不影响铝‑空气电池放电性能。产生的氢氧化铝的粒径在纳米级别,作为阻燃剂和大粒径阻燃剂相比,在聚合物中分散性好,机械性能高,相容性好,阻燃效果更加优异。对降低铝‑空气电池的原材料和使用成本,实现废物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铝-空气电池产物添加剂,用于改善电池放电产物氢氧化铝的粒径。
背景技术
铝-空氢氧化铝具有阻燃、消烟和填充三大功能,燃烧时不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广泛应用于电线、日用品建筑材料、运输等塑料和橡胶制品中。然而氢氧化铝必须在高填充量(40%以上)时才能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但大量填充后使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和物理机械性能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小粒径,制备粒径在1μm以下的超微细氢氧化铝,以改善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提高机械性能。
铝-空气电池在放电过程中随着溶液中铝酸根离子浓度逐渐饱和,会析出大量氢氧化铝沉淀,沉淀的产生对电池电解液管理及电池性能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制约了铝-空气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通过加入沉淀添加剂,改善铝-空气电池放电过程产生的沉淀的粒径,并及时将沉淀分离出来,不仅可以保持电池良好的放电性能,产生的沉淀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有利于降低铝-空气电池原材料和使用成本,实现废物再利用。因此本发明研究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空气电池产物添加剂,旨在改善产物氢氧化铝的粒径,使其达到纳米级别,以期满足市场应用,降低电池成本。其中纳米氧化铝作为晶种,起到促进氢氧化铝沉淀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改善铝-空气电池产物粒径的添加剂,包括纳米氧化铝、聚乙二醇和低碳醇;所述低碳醇为甲醇、乙醇、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醇;所述添加剂中纳米氧化铝、聚乙二醇和低碳醇的质量比为(0.01~0.1):(0.1~15):(10~25)。
所述添加剂中纳米氧化铝、聚乙二醇和低碳醇的质量比为(0.01~0.05):(0.5-5):(12~21)。
所述氧化铝的粒径为30nm-100nm;所述聚乙二醇的聚合度为400-4000。
所述添加剂于铝-空气电池电解液中的添加方式为铝-空气电池放电前、放电过程中或放电结束后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添加剂中纳米氧化铝于电解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01~0.1%,聚乙二醇于电解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1%~15%,低碳醇于电解液中的质量含量为10%~25%。
所述添加剂中纳米氧化铝于电解液中质量含量优选为0.01%~0.05%,聚乙二醇于电解液中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5%~5%,低碳醇于电解液中的质量含量优选为12%~21%。
纳米氧化铝含量过高会影响氢氧化铝的含量,且造成颗粒团聚现象;纳米氧化铝含量过低起不到晶种的效果。聚乙二醇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溶液粘度增加,沉淀分散性差;聚乙二醇含量过低则起不到改善产物粒径的效果。而低碳醇若含量过高,则会降低溶液电导率,影响大电流放电性能;含量过低,则不具有改善粒径的作用。所述添加剂中纳米氧化铝在电解液中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01%~0.05%,聚乙二醇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5%~5%,低碳醇的质量含量优选为12%~21%。
所述电解质溶液在电池放电前为4M NaOH氢氧化钠水溶液;所述添加剂的加入方式为在铝-空气电池放电前、放电过程中或放电结束后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3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