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管插管防咬管、护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1970.0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7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曹君利;韩园;董盟盟;韩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气管插管 牙垫体 外体 口腔 隔挡部件 防咬 保护部件 患者口腔 套管部件 中空结构 舒适度 伤害 脱出 移位 放入 内体 气管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防咬管、护龈装置,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与气管插管的外径相适应,还包括,隔挡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上,将所述第一套管区分为内体和外体;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设于所述外体上,其内径与所述外体的外径相适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是通过设有的套管部件与牙垫体上的外体配合作用,能够在气管插管的技术中,减少气管对患者口腔造成的伤害;二是通过设有的隔挡部件,能够避免口腔内的牙垫体移位和脱出;三是通过设有的保护部件,当牙垫体放入口腔时,增加其舒适度,减少牙垫体对口腔造成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的护龈、防咬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很多的医治中,在临床上对不能正常呼吸的危急病人,需要切开气管进行气管插管来帮助病人呼吸,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成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气管插管在被拔出气管前会尝试逐步封管,待病人情绪稳定完全适应后方可拔出。多年来临床上多采用一些简陋的方法,如用棉球、纱布卷、胶布等进行封堵,但是存在不少缺点:一是这些棉纤维制品形状不规则且遇到分泌物极易潮湿,影响堵管效果;二是棉纤维易随呼吸进入气道,造成呼吸道刺激而引发患者不适及感染;三是不能确保简洁而又牢固的固定,有封堵物坠入气道造成呼吸道梗阻的危险。
因此需要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寸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寸带固定不宜过紧,以防管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为防止气管滑脱以及被患者咬损,通常插管后将牙垫放入患者的口中,采用两条交叉缠绕细长胶带将气管导管与牙垫固定在一起,并将胶带的尾端贴于两侧面颊上。这种固定方式中,在患者麻醉后拔出气管导管时易将牙垫一起带出,此时导管下端仍在患者口内,部分患者会紧闭牙关,进而会咬住气管导管,影响临床工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另外,常规的牙垫的表面硬度较大,容易损坏患者的牙龈,尤其对于牙齿缺失患者影响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气管插管防咬管、护龈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防咬管、护龈装置,能够在气管插管技术中,保护患者的口腔和牙龈,提高临床工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保护患者的健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插管防咬管、护龈装置,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与气管插管的外径相适应,还包括,隔挡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上,将所述第一套管区分为内体和外体;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设于所述外体上,其内径与所述外体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外体内设置有“L”型的轨道,所述第二套管内侧面设置有通透处S,其上设置有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能够在轨道内滑动,所述“L”型的轨道转角处具有限位作用,能够使所述卡扣组件滑动到所述轨道末端时与设置于所述轨道末端的凹陷相配合形成卡扣结构,将第二套管固定在外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钾长石捕收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