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碰撞的微信取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1930.6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8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操家庆;桂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软通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06;G06F2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付倩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碰撞 取证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数据碰撞的微信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碰撞数据库,对用户微信号码UID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得到的第一加密字符串作为本地文件目录名存储在所述碰撞数据库中;
步骤2:在所述碰撞数据库中查询待取证本地文件目录名,并获取待取证本地文件目录名对应的用户微信号码UID;
步骤3:根据获取的用户微信号码UID生成AES解密秘钥,并通过所述AES解密秘钥对微信的加密文件进行解密,完成微信取证;
所述步骤1中,对用户微信号码UID进行加密的具体实现为:将预设特征字符串与用户微信号码UID进行拼接形成第一字符串,并对所述第一字符串进行加密运算,得到第一加密字符串;
其中,用户微信号码UID的位数不超过所述第一加密字符串的位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数据碰撞的微信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按照如下预设数据库表对所述第一字符串进行加密;
wxmd5(wxno varchar,md5 char);
其中,wxno表示所述第一字符串,varchar表示所述第一字符串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类型,md5为加密运算,char表示所述md5加密运算为可变长度的数据类型,wxmd5为对所述第一字符串进行md5加密运算后得到的第一加密字符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数据碰撞的微信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所述碰撞数据库后,还对所述碰撞数据库划分,得到多个碰撞子数据库,并在生成所述第一加密字符串后将其存储至其中一个所述碰撞子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数据碰撞的微信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加密运算对所述碰撞数据库划分的具体实现为:根据所述第一字符串的前n位将所述碰撞数据库划分为mn个碰撞子数据库,并根据所述第一加密字符串的前n位将其存储至对应的所述碰撞子数据库中;
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字符串的进制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数据碰撞的微信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获取待取证本地文件目录名对应的用户微信号码UID的具体实现为:在所述碰撞数据库中查询待取证本地文件目录名,并对待取证本地文件目录名进行解密运算,获取用户微信号码UID;
其中,所述解密运算与所述加密运算互为逆运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基于数据碰撞的微信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生成解密秘钥的具体实现为:
步骤31:根据用户微信号码UID读取本地缓存文件中对应的用户IMEI值;
步骤32:调用AES解密秘钥函数,并根据所述用户微信号码UID和用户IMEI值生成AES解密秘钥;
步骤33:调用AES解密函数,并根据所述AES解密秘钥循环读取微信的加密文件,实现微信取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数据碰撞的微信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根据所述用户微信号码UID和用户IMEI值生成解密秘钥的具体实现为:
步骤321:将用户微信号码UID和对应的用户IMEI值进行拼接,形成第二字符串;
步骤322:将所述第二字符串进行所述加密运算,得到第二加密字符串;
步骤323:调用AES解密秘钥函数,并根据所述第二加密字符串生成对应的AES解密秘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软通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软通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9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射造粒生产复合肥的卧式喷射器
- 下一篇:新型难溶解粉末投加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