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1711.8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3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智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7/00 | 分类号: | H05H7/00 |
代理公司: | 绵阳远卓弘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71 | 代理人: | 张忠庆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控制方法,包括:电子加速器产生相应的电子束通过格栅和钛膜引出;通过设置在格栅上的多组通孔引出待检测的电子束流;通过与各组通孔相配合的扫描边界检测装置以对实时引出电子束是否超出扫描边界进行检测;通过与扫描边界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扫描控制系统调节扫描线圈的参数,进而调整电子速的扫描边界大小;通过与检测装置连接的束流控制系统调节束流大小,达到束流实时稳定引出效果,同时达到实时动态监测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束控制方法,通过在线测量电子束扫描边界,从而控制扫描参数,从而实现电子束引出扫描窗口大小全自动调试和束流稳定目的,该方法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进而获得更好的调试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高能物理的电子加速器调校情况下使用的调校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高能物理的电子加速器调校情况下的电子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和实验用电子加速器,在实际使用前需要调整电子束的扫描边界,来达到最佳辐照效果。一般方法是多次调校电子加速器设备中扫描线圈的电流参数进而调整电子束的有效扫描边界。电子束扫描边界过小,达不到最佳辐照效果;电子束扫描边界过大,导致辐照剂量发生变化,同时导致扫描盒异常升温,影响真空系统,造成窗口寿命缩短,严重会产生安全事故,威胁人身安全,对加速器设备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而现有的调试方法是将显影相纸放置在电子束引出窗下方,电子束照射过的显影相纸后会呈现图像,再根据显影相纸呈现图像的位置尺寸确定电子束扫描的边界或窗口大小。这样的方式只能根据显影相纸的具体情况一次一次的调整扫描电流参数,效率非常低;另外在调试完后,电子束的扫描边界的稳定控制和保护也只能通过扫描电流来间接控制,但扫描电流并不能完全定位电子束扫描边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电子束控制方法,通过在线测量电子束扫描边界,从而控制扫描参数,从而实现电子束引出扫描窗口全自动调试和稳定目的,该方法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进而获得更好的调试效果。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应用该电子束控制方法的装置,实现对电子束的在线调校,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调校稳定性强的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电子束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扫描边界检测装置以对实时引出电子束是否达到或超出扫描边界设定范围进行检测;
通过与扫描边界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扫描控制系统调节扫描线圈的参数,进而调整电子速的扫描边界大小,以将扫描边界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电子束通过电子加速器产生并通过格栅和钛膜引出;并通过设置在格栅上的多组通孔引出待检测的电子束流至扫面边界检测装置;且各组通孔被分别设置在格栅的两端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扫描边界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以与各组通孔相配合的多个探针。
优选的是,其中,多个所述探针被配置为多个按格栅长度、宽度区域划分的探针组,以对各组通孔对格栅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的引出电子束流进行检测,进而根据探针组是否检测到相应的电子信号,实现对电子加速器产生引出电子束扫描边界大小的检测。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扫描检测装置还通信连接有束流控制系统,以通过扫描检测装置接收到的束流大小判断电子加速器实时引出束流的大小,进而通过束流控制系统发出相应控制信号,以对引出电子束的束流大小进行实时控制。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扫描控制系统、束流控制系统与扫描边界检测装置之间还设置有信号测量系统,以将扫描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子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电流和/或电压信号,进而使得扫描控制系统、束流控制系统测通过电流和/或电压信号的大小,实现对扫描边界是否超出范围、束流大小是否在预定范围的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智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智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