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光沸石分子筛、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1144.6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英;田鹏;刘中民;杨虹熠;王全义;李冰;向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9/26 | 分类号: | C01B39/26;B01J29/18;C07C2/66;C07C15/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张莹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光 分子筛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丝光沸石分子筛,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光沸石分子筛十二元环孔道中的B酸中心数量在丝光沸石分子筛总B酸中心数量中的占比为50%~95%。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合成方法,调控十二元环孔道中的B酸中心数量在丝光沸石分子筛总B酸中心数量中的占比。所述丝光沸石分子筛用于作为苯与1‑十二烯的液相烷基化反应催化剂,表现出转化率高、选择性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光沸石分子筛、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无机分子筛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多孔材料由于其特定的孔道结构和均一的孔径尺寸,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离子交换和催化等诸多领域。丝光沸石(简写为MOR)是人类认识最早的沸石之一,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种类型。1864年,How首次命名了天然丝光沸石。
MOR分子筛在[001]方向上存在12元环和8元环两种相表互平行的孔道,孔道尺寸分别为[001]方向的8元环孔道直径太小,一般认为反应物分子无法在这一8元环孔道中扩散。此外在[010]方向上还存在一个8元环孔道,孔口大小为这个孔道与12元环主孔道相通,因此也称作“侧口袋”,12元环孔道左右两侧的侧口袋相互错位,在[010]方向的孔道不贯通,因此可以把MOR看作是具有12元环一维直孔道结构的分子筛。
由于分子筛酸中心的落位和分布与分子筛合成息息相关,而通过有效控制合成过程,直接获得酸中心优先落位在12元环主孔道MOR分子筛的研究鲜有涉及。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酸中心落位和分布可调控的丝光沸石分子筛,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合成方法,调控十二元环孔道中的B酸中心数量在丝光沸石分子筛总B酸中心数量中的占比。所述丝光沸石分子筛用于作为苯与1-十二烯的液相烷基化反应催化剂,表现出转化率高、选择性好的优点。
所述丝光沸石分子筛,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光沸石分子筛十二元环孔道中的B酸中心数量在丝光沸石分子筛总B酸中心数量中的占比为50%~95%。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丝光沸石分子筛十二元环孔道中的B酸中心数量在丝光沸石分子筛总B酸中心数量中的占比为50%~83%。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丝光沸石分子筛十二元环孔道中的B酸中心数量在丝光沸石分子筛总B酸中心数量中的占比为51%~95%。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丝光沸石分子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a1)将包括铝源、硅源、金属M的氢氧化物、附加试剂N和水的原料混合,得到具有如下摩尔配比的初始混合物A1:
Al2O3:SiO2=0.005~0.1:1
M2O:SiO2=0.05~1:1
N:SiO2=0~1:1
H2O:SiO2=5~60:1;
b1)将所述步骤a1)所得混合物A1于120~200℃,自生压力下晶化12h~240h;
c1)待晶化完成后,固体产物经分离、洗涤、干燥后,即得所述丝光沸石分子筛。
优选地,步骤a1)中所述金属M的氢氧化物选自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a1)中所述金属M的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