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0906.0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1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诊断设备 设备主体 检测槽 可检测 驱动部件 接收部 限位块 限位 复位装置 检测装置 限位装置 感应槽 检测卡 内壁 电性连接 限位通道 自动检测 发射 测试卡 复位 嵌设 穿过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该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检测装置、复位装置以及第一限位装置;设备主体具有检测槽,检测槽的内壁设有感应槽。检测装置具有发射部以及接收部,发射部以及接收部均设在感应槽内,接收部电性连接于设备主体。所述复位装置设在所述检测槽内以用于对检测卡的复位;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一限位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设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块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并凸出于所述检测槽内壁以嵌设至所述检测卡的第一凹槽内。该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能够自动检测测试卡插入到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体外诊断设备用于检测时,一般采用一次性测试卡,测试卡通过体外诊断设备检测时,需要将体外诊断设备插入到体外诊断设备的检测槽中,而现有的体外诊断设备的检测槽采用弹性扣位结构来固定相应的测试卡,现有的体外诊断设备无法有效检测测试卡是否到位,并且在检测完毕后测试卡拔出时也比较费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检测测试卡插入到位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
一种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检测装置、复位装置以及第一限位装置;所述设备主体具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的内壁具有第一限位通道;所述检测槽的内壁设有感应槽;
所述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以及能够接收所述检测光线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均设在所述感应槽内,所述接收部电性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
所述复位装置设在所述检测槽内以用于对检测卡的复位;
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一限位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设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块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并凸出于所述检测槽内壁以嵌设至所述检测卡的第一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具有复位座、挡板以及第一弹性部件,所述复位座设在所述检测槽内且所述复位座上连接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凸出于所述复位座且延伸至所述感应槽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在所述检测槽的槽底且连接于所述复位座的底部;当检测卡插入所述检测槽内挤压所述复位座使所述复位座朝向所述槽底移动时,所述复位座带动所述挡板移动到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接收部之间以挡住所述检测光线,当所述检测卡拔出所述检测槽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复位,所述挡板从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接收部之间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还具有第一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座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还具有第一丝杆以及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座套设在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杆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杆移动;所述第一限位杆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座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座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所述检测槽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的内壁还具有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二限位通道与所述第一限位通道相对;
所述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还包括第二限位装置以及收缩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具有第二限位块以及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块;当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块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通道且凸出于所述检测槽的内壁以嵌设在所述检测卡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块朝向所述检测槽的外壁呈朝向所述检测槽内延伸的坡面;
所述收缩装置设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块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内收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0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性粒细胞抗原底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齿形纸板推进压平一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