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建筑结构寄生性振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4154.7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胡明祎;张同亿;黄伟;兰日清;秦敬伟;曹雪生;张昕佳;祖晓臣;姚张婷;李少华;马新生;王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冯云 |
地址: | 10008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控制 既有建筑 延展性 结构寄生 寄生性 振动控制装置 底板 工艺设备 建筑结构 设备工艺 振动测试 保留 隔振 寄生 减振 力学 匹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结构寄生性振动控制方法,包括:对所述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振动测试,以确定需要进行振动控制的结构部分,其中,所述需要进行振动控制的结构部分包括建筑结构的基础、底板、构件及内属工艺设备;在保留既有建筑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所述需要进行振动控制的结构部分进行延展性处理,以实现寄生性振动控制。本发明基于寄生性特性,基本保留既有建筑结构、力学以及内属设备工艺特性,并在延展性处理的基础上开展振动控制,能够将振动控制措施、振动控制装置与既有建筑较好地匹配、适应并最终寄生在既有建筑结构上,同时达到了对既有建筑的高效隔振、减振或振动控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结构寄生性振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既有建筑结构,包括工用、民用建筑以及构筑(造)物建筑工程,当发生振动水平超标或者有害振动严重影响建筑结构使用时,必须采取隔振、减振或者振动控制措施。而目前,振动控制措施或者振动加固改造方法,需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较大程度地拆除、加固和改造,其具有以下缺陷:
1)既有建筑结构扰动大,不利于原结构功能保持:由于需要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拆除、加固和改造,建筑原始功能势必将减小、削弱甚至失效,不利于既有建筑功能的延续发挥,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2)经济耗费巨大,易造成生命财产威胁:由于既有建筑结构的结构特性、力学特性以及内属设备工艺特性已经形成,如若在对建筑结构产生巨大扰动的前提下,对其采取隔振、减振以及振动控制措施,其设计、施工、管理等费用较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与此同时,对建筑内的人员、设备及其它配套设施也会造成影响,引起生命财产安全隐患;
3)扰动后的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效果往往不理想: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扰动后,原结构的质量、刚度、自振频率等固有振动特性都将与原始设计发生较大变化,在此基础上,施行隔振、减振和振动控制,其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标准,甚至会造成振动控制力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负面效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寄生性振动控制方法,包括:
对所述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振动测试,以确定需要进行振动控制的结构部分,其中,所述需要进行振动控制的结构部分包括建筑结构的基础、底板、构件及内属工艺设备;
在保留既有建筑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所述需要进行振动控制的结构部分进行延展性处理,以实现寄生性振动控制,
所述延展性处理包括:
(1)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基础进行延展性处理,用以增加质量和刚度;
(2)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底板进行延展性处理,以降低、隔断环境振动从建筑底板向上传递,包括:利用钢弹簧对建筑底板进行顶升以及利用内嵌式气浮元件对建筑底板进行隔振;
(3)对既有建筑结构的构件进行延展性处理,包括:利用阻尼斜撑对梁柱构件进行加固;对弱柱位置进行包钢处理以增大截面从而提高柱构件的刚度;
(4)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内属工艺设备进行延展性处理,包括:对内属工艺设备的结构进行优化改造或采取减振支撑或对内属工艺设备进行微型主动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需要进行振动控制的结构部分还包括特殊建筑结构的整体,所述特殊建筑结构包括:大跨楼盖结构、高耸结构、超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高耸结构的延展性处理包括增设调谐质量阻尼器。
进一步地,所述超长结构的改造延展性处理:对超长结构进行分段拓宽,以增加其刚度。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大跨楼盖结构的延展性处理包括增设耗能支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4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