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成像装置及其非均匀性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3375.2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钟海林;杨粤涛;王涛;李桃;徐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11008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215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成像 装置 及其 均匀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红外成像装置及其分均匀性处理方法属于红外成像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M1)、红外探测器转接模块一(M2)、红外探测器转接模块二(M3)、红外成像装置壳体固定结构模块(M4)、红外成像装置光学镜头固定结构模块(M5)所述基于红外成像装置的非均匀性处理方法包含硬件电路校正、单点及两点定标自适应校正处理方法,本发明采用单片FPGA实现两路不同波段或相同波段的红外焦平面阵列独立成像和融合显示,采用模块化设计架构,可根据不同探测距离的更换红外光学镜头,具有系统集成度高、架构简单灵活、处理实时性高、体积小及系统可靠性高等优势,具备软硬件协同非均匀性校正能力,校正效果好、具备自适应校正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红外成像装置及其非均匀性处理方法属于红外热成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红外成像装置是光电探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是实现夜视能力的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军民等诸多领域,随着光电探测对宽动态和全波段成像探测的需求不断提升,多波段成像融合成为红外成像装置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现有的红外成像装置一般仅能实现单路红外成像,实现两路相同波段或不同波段红外成像则需要两个独立红外成像装置实现,存在体积功耗大、系统架构复杂、实时性较差、价格高,无法满足多路相同波段或不同波段红外成像对实时性和图像融合显示的应用需求。且一般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随着工作时间或环境温度变化时,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也发生漂移,红外图像校正效果会逐渐恶化,无法满足高质量红外成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系统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架构简单灵活、非均匀性处理效果好、可靠性高的同时支持两路红外热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M1)、红外探测器转接模块一(M2)、红外探测器转接模块二(M3)、红外成像装置壳体固定结构模块(M4)、红外成像装置光学镜头固定结构模块(M5)。
所述红外成像装置壳体固定结构模块(M4)包含红外成像装置下方固定结构(6)、红外成像装置上方固定结构(7);所述红外成像装置下方固定结构(6)为一个上方具有开口、中空的、底部带有固定立柱的长方体结构,设置在所述红外成像装置的下方;所述红外成像装置上方固定结构(7)为一个上方具有圆形开口、正面带有螺纹固定孔,反面带有两组螺纹口固定立柱的的长方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红外成像装置的上方。
所述红外成像装置光学镜头固定结构模块(M5)包含红外成像装置光学镜头固定结构一 (8)、红外成像装置光学镜头固定结构二(9);所述红外成像装置光学镜头固定结构一(8) 为具有固定孔的立体环状螺纹接口,通过固定孔与红外成像装置上方固定结构(7)固定连接,环状螺纹接口用于安装对应间距的红外光学镜头;所述红外成像装置光学镜头固定结构二(9) 为具有固定孔的立体环状螺纹接口,通过固定孔与红外成像装置上方固定结构(7)固定连接,环状螺纹接口用于安装对应间距的红外光学镜头。
所述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M1)通过固定孔与红外成像装置下方固定结构(6)底部固定立柱连接,探测器转接模块一(M2)和探测器转接模块二(M3)分别与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M1)通过接插件连接。
所述红外成像装置上方固定结构(7)能够盖合所述红外成像装置下方固定结构(6),红外成像装置下方固定结构(6)与红外成像装置上方固定结构(7)固定构成红外成像装置外部结构件。
所述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M1)包括探测器信号处理板(10),其包含FPGA电路、 TEC温控电路、快门控制电路、A/D采样电路、D/A输出电路、高精度偏置电压电路、电源管理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33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