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融合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2951.1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4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硕;高荣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3/40 | 分类号: | G06T3/4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珊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度图像 重叠区域 像素点 权重 图像融合模块 图像 图像融合装置 图像提供 融合 相对应位置 配置提供 融合图像 配置 还原 | ||
一种图像融合装置及其方法,此装置包括图像提供模块与图像融合模块。图像提供模块经配置提供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一图像与具有第二重叠区域的第二图像。图像融合模块经配置产生第一图像的第一梯度图像与第二图像的第二梯度图像,并计算第一梯度图像的第一重叠区域中多个第一像素点各自的第一距离权重、与第二梯度图像的第二重叠区域中多个第二像素点各自的第二距离权重。图像融合模块更经配置依据多个第一像素点各自的第一距离权重与相对应位置的多个第二像素点各自的第二距离权重,将第一梯度图像与第二梯度图像融合成融合梯度图像,并还原融合梯度图像为融合图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图像融合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无缝图像融合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图像融合或串接中,最常遇到的是图像出现接缝所产生的不自然现象,尤其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应用中,特别注重图像的自然才不易造成人眼的不舒服。而且,在实时(real-time)的考虑上,解决融合图像的接缝问题还需要快速算法来达成。
目前的图像融合或串接技术中,常见的有多频段融合(multi-band blending)技术、α融合(alpha blending)技术、以及梯度域图像串接(Gradient-domain ImageStitching,GIST)技术。多频段融合技术的图像融合效果较佳,但解决融合图像的接缝时间较长而不符合实时需求。α融合技术解决融合图像的接缝时间较短,但图像融合效果较差。
此外,梯度域图像串接(GIST)技术的图像融合效果与融合图像的接缝时间则介于多频段融合技术与α融合技术之间,但因梯度域图像串接技术使用二个图像作为目标函数(object function)或价值函数(cost function)的参考值,并使用α(alpha)融合在目标函数或价值函数上,故梯度域图像串接技术的算法较复杂,以致解决融合图像的接缝时间较长。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融合装置及其方法,以利达成融合图像无接缝、融合图像的接缝时间较短、或图像融合效果较佳等功效。
本公开的图像融合装置适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融合装置包括:图像提供模块,其经配置提供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一图像与具有第二重叠区域的第二图像,且第一重叠区域与第二重叠区域为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重叠区域;以及图像融合模块,其经配置产生第一图像的第一梯度图像与第二图像的第二梯度图像,并计算第一梯度图像的第一重叠区域中多个第一像素点各自的第一距离权重、与第二梯度图像的第二重叠区域中多个第二像素点各自的第二距离权重,其中,图像融合模块经配置依据多个第一像素点各自的第一距离权重与相对应位置的多个第二像素点各自的第二距离权重,将第一梯度图像与第二梯度图像融合成融合梯度图像,并还原融合梯度图像为融合图像。
本公开的图像融合方法适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融合方法包括:由经配置的图像提供模块提供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一图像与具有第二重叠区域的第二图像,且第一重叠区域与第二重叠区域为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重叠区域;由经配置的图像融合模块产生第一图像的第一梯度图像与第二图像的第二梯度图像;由经配置的图像融合模块计算第一梯度图像的第一重叠区域中多个第一像素点各自的第一距离权重、与第二梯度图像的第二重叠区域中多个第二像素点各自的第二距离权重;由经配置的图像融合模块依据多个第一像素点各自的第一距离权重与相对应位置的多个第二像素点各自的第二距离权重,将第一梯度图像与第二梯度图像融合成融合梯度图像;以及由经配置的图像融合模块还原融合梯度图像为融合图像。
由上可知,本公开的图像融合装置及其方法中,使用至少梯度图像与距离权重等技术,以利达成融合图像无接缝、融合图像的接缝时间较短、图像融合效果较佳等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2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