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箱梁单元件加劲肋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0415.8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3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龚海涛;马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8 | 分类号: | B23K9/18;B23K9/007;B23K9/16;B23K9/235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武汉市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箱梁单 元件 加劲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箱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箱梁单元件加劲肋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采用钢箱梁结构越来越普遍,钢箱梁中盖、底板单元件上的加劲肋设计多为U、T型肋及板肋,腹板单元件上的加劲肋多为板肋,而这些单元件上加劲肋的数量较多,总长度过长。传统的单元件加劲肋焊接方法是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小车焊接,焊接小车不管是焊接精度还是焊接的效率,都高于原始手工焊接。但由于CO2气体保护焊容易受保护气体压力、流量、环境风速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焊缝外观质量缺陷,且焊接飞溅较多,焊接后多需进行补焊及大量的焊接飞溅打磨,从而导致单元件焊接周期过长,影响制作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箱梁单元件加劲肋焊接方法,该方法成型效果好、焊缝质量高、工作效率高、改装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箱梁单元件加劲肋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钢箱梁单元件的焊接胎架设置为操作面与水平地面呈45°夹角;
S2.将加劲肋与钢箱梁单元件点焊固定,并将钢箱梁单元件贴放在焊接胎架上;
S3.将带有CO2保护焊枪的焊接小车置于钢箱梁单元件上,取下CO2保护焊枪上的保护套筒,使CO2保护焊枪端部的导电嘴裸露于外,将CO2保护焊枪上的焊丝对准焊道,焊丝伸出长度为10mm-15mm;
S4.关闭CO2保护焊枪的CO2气体保护、在焊道上覆盖厚度为50mm埋弧焊剂后,焊接小车带动CO2保护焊枪移动的同时CO2保护焊枪施焊。
进一步地,CO2保护焊枪施焊时,焊丝型号为ER50-6,焊接电流为250A、电压为33V,焊接小车行走速度为40-45cm/min,埋弧焊剂采用SJ101。
进一步地,连续多次使用的埋弧焊剂采用8目和40目的筛子分别过筛除掉杂质和细粉,然后与三倍的新埋弧焊剂混合均匀,然后在300-350℃环境下烘干并保温2小时,烘干后在100-150℃环境下保存等待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钢箱梁单元件贴放在操作面与水平地面呈45°夹角的焊接胎架上,可以形成V型的坡口,方便后续放置埋弧焊剂,加劲肋与钢箱梁单元件点焊,只是在真正焊接前起到临时定位固定的作用,在现有的CO2保护焊枪的基础上,取消保护套筒和CO2气体保护,使导电嘴裸露于外,并配合弧焊剂可以进行埋弧焊,焊缝外观美观、成型效果好;该方法避免了CO2气体保护焊容易受保护气体压力、流量、环境风速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焊缝外观质量缺陷,焊缝质量高,焊接时无飞溅产生,节省大量后续补焊及焊接飞溅打磨工作,节省时间和人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方法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装,方法操作简单,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巧,可手工搬运,原焊接小车操作人员可立即进行操作;该方法使用的埋弧焊剂也可回收重复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2.焊接的电流、电压相对CO2气体保护焊的电流、电压稍大,焊接小车行走速度不变,适合埋弧焊焊接。
3.旧埋弧焊剂重复使用之前除掉杂质和细粉、与新埋弧焊剂均混是提高优质率,烘干以及高温保存保证了干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S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S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S3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S4的示意图。
图中:1-焊接胎架;2-水平地面;3-钢箱梁单元件;4-加劲肋;5-焊接小车;6-CO2保护焊枪;7-焊丝;8-埋弧焊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钢箱梁单元件加劲肋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如图1所示,将钢箱梁单元件3的焊接胎架1设置为操作面与水平地面2呈45°夹角;
S2.如图2所示,将加劲肋4与钢箱梁单元件3点焊固定,并将钢箱梁单元件3贴放在焊接胎架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04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