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5144.7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2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公权;刘敏;王二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2/06 | 分类号: | H01M12/06;H01M8/04276;H01M8/04701;H01M8/04029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空气 电池 系统 | ||
1.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系统,包括金属/空气电池组、液泵、换热器和储液单元;所述液泵的进液口与储液单元相连通,所述液泵的出液口与换热器进液口相连,换热器排液口与金属/空气电池组的主注液口相连;所述金属/空气电池组的主排液口与储液单元相连通,形成闭合回路;所述金属/空气电池组,包括N节的串联连接的单电池,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单电池包括一单电池壳体,于单电池壳体中部设有垂直于单电池壳体底部的金属阳极,置于电池壳体内相对两侧且与金属阳极平行的空气阴极,由单电池壳体、金属阳极及空气阴极构成电解液腔,单电池壳体设有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和液体排液口,液体注液口处设有两端开口的注液管道,液体注液口穿过注液管道的侧壁面与注液管道相连通;液体排液口处设有两端开口的排液管道,液体排液口穿过排液管道的侧壁面与排液管道相连通;从左至右N节的单电池壳体相互平行、依次排列,所述N节的单电池的注液管道依次串连形成注液主流道,所述N节的单电池的排液管道依次串连形成排液主流道,于相邻接的单电池壳体间留有空隙形成空气流道;
所述注液主流道一端或两端设有主注液口,注液主流道内设置有流量均衡单元,实现电解液流动的一致性;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液主流道一端设有主注液口,另一端密闭,所述流量均衡单元为一沿流体流动方向设置的隔板,隔板将注液主流道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区域,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处于其中一个区域内,隔板一端将主注液口分隔成两部分,另一端与注液主流道密闭端留有空隙,隔板将主注液口流体分配为两股,从电池组注液主流道两端流入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所在区域,注液主流道内的流体从注液主流道内流入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中,在有限空间内缩短单向流道长度;
或所述注液主流道一端设有主注液口,另一端密闭,所述流量均衡单元为一楔形块,楔形块沿流体流动方向置于注液主流道内,使注液主流道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截面积从注液口方向起向密闭端逐渐均匀减小或阶梯性减小,注液主流道内的流体从注液主流道内流入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中;
或所述注液主流道为圆形管道,其一端设有主注液口,另一端密闭,所述流量均衡单元为一沿轴线螺旋盘绕的挡片,长度与电池组主注液流道内流体流动方向的长度相同,螺距为相邻单电池注液口间距,外圆尺寸为主注液流道内径;单电池注液口处于相邻螺片之间;
或所述注液主流道一端设有主注液口,另一端密闭,所述流量均衡单元可为一高度渐增式阵列凸起隔板,所述凸起高度从主注液方向起向密闭端逐渐递增;凸起隔板置于相邻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之间,凸起高度是指垂直于主注液流道内流体流动方向的高度;
或所述注液主流道一端设有主注液口,另一端密闭,所述流量均衡单元为一沿流体流动方向设置的隔板,于隔板上沿流体流动方向设有2个以上的通孔,隔板将注液主流道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区域,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处于其中一个区域内,主注液口流入的流体从另一区域流入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所在区域内,从主注液口至密闭端隔板上通孔孔径逐渐缩小,注液主流道内的流体从注液主流道内流入单电池的液体注液口中,在有限空间内缩短单向流道长度;
所述注液主流道或与单电池为一体,或与单电池为两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均衡单元或与注液主流道加工为一体,或单独加工后置入注液主流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51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功能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