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缝内流动规律的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2094.7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彭欢;马辉运;杨建;彭钧亮;韩慧芬;闵建;王良;王斌;王晓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剂 导流能力 多层 粒径 流动规律 导流 可视化实验装置 油气田开发 支撑剂沉降 不同条件 沉降实验 科学指导 压裂施工 导流室 试验 矿场 裂缝 流动 下层 上层 室内 记录 支撑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缝内流动规律的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用支撑剂缝内流动可视化实验装置进行支撑剂缝内流动沉降实验,记录多个时期的多层铺置高度,再对支撑剂进行筛析,将支撑剂按粒径范围分为多个类型,继而在支撑裂缝导流仪的导流室中从下到上依次铺置多层支撑剂,每层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型的支撑剂,下层支撑剂的粒径小于上层支撑剂的粒径,多层支撑剂每层的高度与多层铺置高度成同一比例一一对应,进行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保证导流室内支撑剂的铺置更符合实际矿场的铺置情况,可以更准确的评价不同条件下不同支撑剂沉降运移下的支撑剂导流能力,为现场的压裂施工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缝内流动规律的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深入,低渗、特低渗储层的开采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力压裂成为了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增产改造的主要技术之一,为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水力压裂是通过压裂液将支撑剂泵入地层,在地层中形成具有高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使之成为油气流动的通道。而水力压裂改造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裂缝,因此对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方法主要参考石油行业标准SY/T 6302-2009《压裂支撑剂充填层短期导流能力评价推荐方法》中提供的试验方法,人为地向支撑导流室中填装支撑剂样品,直接向导流室内倾倒支撑剂样品,然后再用工具进行刮削使其表面平整。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用于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方法,并未考虑支撑剂在裂缝内实际的铺置充填情况,由于排量、液体黏度、支撑剂类型等不同,不同粒径的支撑剂在滑溜水压裂中的运移机理有所不同,导致裂缝内支撑剂铺置情况改变,进而影响支撑剂导流能力,同时,现有的试验方法也不能用于评价不同排量、支撑剂类型等条件下的不同支撑剂沉降运移下的支撑剂导流能力,对压裂施工设计指导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缝内流动规律的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方法。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缝内流动规律的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支撑剂缝内流动可视化实验装置进行支撑剂缝内流动沉降实验,记录多个时期的多层铺置高度;
对支撑剂进行筛析,将支撑剂按粒径范围分为多个类型;
在支撑裂缝导流仪的导流室中从下到上依次铺置多层支撑剂,每层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型的支撑剂,下层支撑剂的粒径小于上层支撑剂的粒径,所述多层支撑剂每层的高度与所述多层铺置高度成同一比例一一对应;
在支撑裂缝导流仪中进行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支撑剂缝内流动可视化实验装置进行支撑剂缝内流动沉降实验,记录多个时期的多层铺置高度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压裂液平均现场排量,确定所述支撑剂缝内流动沉降实验中压裂液的排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压裂液平均现场排量,确定所述支撑剂缝内流动沉降实验中压裂液的排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称量相应的支撑剂并配制所述压裂液。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支撑剂缝内流动可视化实验装置进行支撑剂缝内流动沉降实验,记录多个时期的多层铺置高度具体包括:利用高清摄像机,获取多个时期所述支撑剂缝内流动可视化实验装置内可视化裂缝内的支撑剂铺置形态,记录多个时期的多层铺置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用来筛析的支撑剂的产品规格为40-7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0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酸蚀裂缝刻蚀形态及导流能力测试方法
- 下一篇:新型混凝土气渗性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