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素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4273.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兰;王俊宇;林祥杰;孙彩霞;武志杰;陈利军;张广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肥 增效剂 重磷酸钙 铵态 制备 保水增效剂 磷素肥料 激活剂 稳定剂 土壤 生化 肥料 搅拌机 肥料增效剂 磷肥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 分装成袋 高效磷肥 磷肥肥效 有效减少 作物生长 保墒 肥效期 风化煤 生物炭 土壤磷 植酸酶 复合肥 保水 改良 抗旱 | ||
本发明涉及肥料的助剂‑磷肥增效剂的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延长磷肥肥效期,并能保持土壤水分、抗旱保墒、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是一种保水磷肥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保水增效剂:稳定剂:生化激活剂组成。制备方法是:选取保水增效剂生物炭、稳定剂风化煤和生化激活剂植酸酶,将以上三种原料按比例投入搅拌机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分装成袋,即得。本发明的磷素肥料增效剂适用于以重磷酸钙或铵态磷肥为原料生产高效磷肥,可随重磷酸钙、铵态磷肥或复合肥等同时施入各类土壤。本发明肥料增效剂能有效减少土壤磷的固定,显著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延长重磷酸钙或铵态磷肥的肥效期,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的助剂-增效剂的技术领域,属于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磷肥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化学肥料,尤其是磷肥,由于淋失和土壤固定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率一直不高,磷肥当季利用率只有10%~20%左右。肥料利用率不高,不但对农作物的增产增质效果差,经济效益低,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磷肥施用不均衡或施用过量后,都容易造成农田养分流失和肥料利用率降低,会导致土壤中磷肥不断累积,土壤中磷素饱和以后,很难被淋溶的磷也会存在淋溶损失。农田土壤磷流失主要通过地表径流、侵蚀和淋溶,磷的淋失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威胁。国内外多采取生态拦截草带、植物篱、水平沟耕作、轮作、地膜覆盖等方式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通过工业途径生产以高利用率、高环境安全性为特征的高效磷素肥料增效剂,减少环境污染,节省磷肥用量,对于农作物有效的快速生长、增产增收带来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推动我国肥料工业和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土壤全磷的80%左右以有机P形态存在,其中植酸常占土壤有机磷的50%以上,在植物P素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酸只有在植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无机磷酸盐,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植物本身没有分泌植酸酶的能力,外源植酸酶添加影响土壤中植酸磷的稳定性,会增强植酸的生物有效性。
近年来,把生物炭(biochar)用作土壤改良剂来减少养分淋失的研究日益增多。生物炭是生物质经过热裂解过程产生的主要产物,农作物秸秆经过热裂解后生成秸秆炭,其与木炭、竹炭等生物炭具有类似的性质。生物炭含有酚羟基、羧基、醇羟基、烯醇基、磺酸基、氨基、醌基、羰基、甲氧基等多种基团。由于这些活性基团的存在,决定了生物炭的碱性、亲水性、离子交换性、络合能力及较高的吸附能力,能够减少磷的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最终体现在生物效应及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生物炭的这些特点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磷肥增效剂,与化学磷肥混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各种肥料磷素养分的利用率。
风化煤中含有一定量的腐殖酸,能够促进磷肥释放,保证春季作物萌芽时对磷素的需求;同时,其中的活性基团对养分有较强的吸附螯合能力,使被吸附螯合的养分缓慢释放,减少其在土壤中的固定损失和淋失,增加其作物吸收率,调控磷肥长期缓慢释放。
然而,综合利用风化煤、植酸酶和生物炭来提高各种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尚未见报道。生物炭和风化煤可吸附植酸酶,发挥存储磷肥、减少土壤对磷肥固定以及促进土壤固定磷释放的功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磷素化学肥料养分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磷素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磷素肥料增效剂:由保水增效剂、稳定剂和生化激活剂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例计,其具体重量比为:保水增效剂30%~40%,稳定剂30%~40%,磷素生化激活剂2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42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