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M影像的泥石流信息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1920.8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4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杨庆庆;何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星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3/40;G06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顺义区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石流信息 影像 二值图像 影像数据 图像处理技术 影像处理效果 图像预处理 波谱信息 数据融合 图像裁剪 图像拼接 卫星影像 研究对象 大尺度 波段 去噪 像元 去除 噪声 判定 阴影 灾害 研究 | ||
一种基于TM影像的泥石流信息提取方法:对TM影像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将TM影像7个波段的文件进行数据融合;对影像数据进行图像拼接和图像裁剪;针对TM影像的波谱信息,建立泥石流信息提取模型;依照泥石流信息提取模型对所有TM像元进行处理,获得二值图像;对二值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即得到去除阴影噪声的泥石流信息数据。本发明采用卫星影像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大尺度对地区进行研究;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达到精准快速的影像处理效果,并进一步对泥石流信息提取产生积极影响。可见,本发明是一种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且有效的灾害识别和判定的方式。
本技术适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识别与判定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基于TM影像的泥石流信息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识别和判定方法主要是先采取实地地质测绘、勘查等工作后才能判断灾害蕴藏情况,对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控可谓杯水车薪,且效率较低。
遥感技术是一种不直接接触探测目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判断译读,从而揭示目标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由于其具有的覆盖范围广、光谱范围大、时空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穿透能力强、对考古文物的无损探测等优点,在很多领域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是一种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且有效的识别、判定的方式。通过对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历史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可为泥石流地质灾害区治理方式的选择及灾害的发展趋势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但是现在流行的对卫星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特别是图像拼接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低、识别结果不佳的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本领域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TM影像的泥石流信息提取方法:
步骤1,对TM影像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
步骤2,将TM影像7个波段的文件进行数据融合;
步骤3,对影像数据进行图像拼接和图像裁剪;
步骤4,针对TM影像的波谱信息,建立泥石流信息提取模型;
步骤5,依照泥石流信息提取模型对所有TM像元进行处理,获得二值图像;
步骤6,对二值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即得到去除阴影噪声的泥石流信息数据。
其中,所述步骤4,泥石流信息提取模型为:
其中,TM2、TM4、TM5分别表示TM影像的第2、4、5波段值,S1表示预先设定的阈值;
其中,所述步骤5,依照泥石流信息提取模型对所有TM像元进行处理,获得二值图像,具体为:符合模型的赋值为1,不符合模型的赋值为0,得到二值图像。
其中,所述步骤6,对二值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即得到去除阴影噪声的泥石流信息数据,具体包括:对TM影像的每一个像元的第3波段进行判断,若TM3>S2,则赋值为1,TM3<S2,则赋值为0,最后即得到去除山体阴影噪声的泥石流信息数据,,S2表征山体阴影在第3波段上进行分割的阈值;
其中,所述步骤1,对TM影像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具体包括:降噪处理、几何校正。
其中,所述步骤3,对影像数据进行图像拼接,具体包括:
步骤3-1,检测并提取相邻的原始图像1和原始图像2的特征点,
步骤3-2,对提取的特征点进行匹配;
步骤3-3,对图像进行空间变换;
步骤3-4,进行图像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星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星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1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遥感影像中泥石流信息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