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未腐熟有机肥堆肥危害的缓解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1411.5 | 申请日: | 201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明;尹恒;刘启顺;王文霞;曹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禾一(大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8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熟 有机肥 堆肥 危害 缓解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未腐熟有机肥堆肥危害的缓解剂及其应用,具体的说是高岭土、腐殖酸和褐藻酸寡糖组成的缓解剂能缓解未腐熟有机肥堆肥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在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施用时加入本发明的缓解剂,可以解除或缓解未腐熟有机肥造成的危害,提高产量5%‑30%。本发明所涉及的未腐熟危害缓解剂均为天然来源,绿色无毒;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推广。本发明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未腐熟有机肥堆肥危害的缓解剂及其应用,具体的说是高岭土、腐殖酸和褐藻酸寡糖组成的缓解剂能缓解未腐熟有机肥堆肥对作物造成的危害。
技术背景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物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改良土壤,还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保持土壤肥力,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安全卫生无污染的有机、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机肥是农作物生长中的必备肥料。
农民在使用有机肥时,常习惯将未腐熟的有机肥施于田间,有机肥没有经过腐熟阶段,施入土壤中后,腐熟过程会产生高温,从而烧伤根系,严重者植株死亡。未腐熟的粪便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甲烷、氨等有害气体,使土壤和作物产生酸害和根系损伤,未腐熟的粪便在分解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氧气,使土壤暂时性地处于缺氧状态,在这种缺氧状态下,会使作物生长受抑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在缓解未腐熟有机肥危害方面,生产上提倡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但农民在生产上一是不能掌握鉴别有机肥腐熟程度的方法,二是由于农时问题及习惯,常常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很容易造成烧苗等危害,目前尚没有有效的缓解未腐熟有机肥危害的方法,在农业生产上,一旦发生严重烧苗,一般是拔掉植株补载,不严重情况下,适当浇水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对危害较重的基本上无效果。研究能缓解未腐熟有机肥对农作物危害的方法,将对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帮助。
褐藻酸是从褐藻提取的一种多糖,其结构为α-(1→4)连接的L-古罗糖醛酸(G)和β-(1→4)连接的D-甘露糖醛酸(M)连接而成聚糖,褐藻酸寡糖为褐藻酸降解的产物,分子量为400-10000Da。褐藻酸寡糖具有促进植物根的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抗旱、抗热等)的功能。高岭土颗粒表面具有微细孔隙,具有强大的吸附性,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腐殖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带有羧基、羟基、羰基、醌基、甲氧基等官能团,在农业、工业具有广泛应用。但是将褐藻酸寡糖、腐殖酸和高岭土混合物协同作用,作为未腐熟有机肥料危害的缓解剂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未腐熟有机肥堆肥危害缓解剂,可以缓解未腐熟有机肥堆肥造成的危害,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5%-30%。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未腐熟有机肥堆肥危害的缓解剂,是由高岭土、腐殖酸和褐藻酸寡糖组成。其中腐殖酸的重量比例为15-30%,褐藻酸寡糖的重量比例为1-10%,用高岭土补足至100%。
上述缓解剂中褐藻酸寡糖为褐藻酸降解的产物,其结构为α-(1→4)连接的L-古罗糖醛酸(G)和β-(1→4)连接的D-甘露糖醛酸(M)链接的寡聚物,分子量为300-10000Da。高岭土优选为纳米高岭土。
本发明所提供的缓解剂使用方法为:在未腐熟有机肥堆肥施用前,将缓解剂按照重量比1:200-1:2000的比例加到有机肥堆肥中,混合均匀,然后按照正常有机肥堆肥施用技术施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缓解剂可有效缓解未腐熟有机肥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禾一(大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禾一(大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14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