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纳米析出相的耐疲劳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0782.1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6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卢军;宋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2C38/12;C22C38/14;C21D9/46;C21D1/26;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纳米 析出 疲劳 高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纳米析出相的耐疲劳高强钢,其特征在于,该高强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5~0.30%、Si:0.35~1.05%、Mn:1.50~2.50%、V:0.15~0.30%、Ti:0.05~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钒钛原子质量百分数比V:Ti=3:1~6:1;
该高强钢的室温组织以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多相构成,其中各相的体积分数为贝氏体45%~55%、铁素体35%~45%、残余奥氏体10%~15%,并且在铁素体与贝氏体组织中均分布着大量弥散析出相V(C,N)和Ti(C,N);
各组织的分布方式为:铁素体晶粒大多呈等轴状,铁素体晶界周围环绕着块状的贝氏体组织,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或块状分布于贝氏体和铁素体晶界之间,也有少量奥氏体分布在铁素体晶粒内部以及贝氏体板条之间,各种组织的平均晶粒尺寸均低于5μm。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析出相的耐疲劳高强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设计的高强钢的化学成分,进行冶炼、连铸和热轧,得到热轧板,再进行酸洗、冷轧,冷轧压下率为40%~60%,冷轧薄板厚度控制在1~2mm;
步骤2:将步骤1制备得到冷轧薄板在连续退火炉内进行热处理,首先加热到800~880℃温度范围内,保温3~6min,该阶段碳化物在基体中溶解扩散并达到均匀,获得具有一定比例铁素体与奥氏体的组织状态,使得奥氏体体积分数占比为60%~80%;
步骤3:将步骤2处理后的钢板以40~100℃/s的冷速冷却至贝氏体转变温度区域,保温10~30min,在这一阶段大部分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另外还有部分残余奥氏体,此外析出相也在冷却、保温过程中形成并均匀分布于基体中;
步骤4:将步骤3处理后的钢板以20~40℃/s的冷速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具有超细晶组织的耐疲劳高强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纳米析出相的耐疲劳高强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贝氏体转变温度区域范围在350~450℃之间,基体组织主要是由平均晶粒尺寸低于2μm的贝氏体和小于5μm的铁素体构成,析出相的尺寸要求控制在70n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纳米析出相的耐疲劳高强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素体组织形态为等轴状,小于2μm的粒状贝氏体均匀分布于铁素体晶界周围,贝氏体和铁素体占整体组织体积百分数分别为:贝氏体45%~55%、铁素体35%~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纳米析出相的耐疲劳高强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强钢的组织内部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V(C,N)、Ti(C,N)析出相,析出相颗粒平均尺寸为50nm以下,呈球状形态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和贝氏体组织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纳米析出相的耐疲劳高强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的屈服强度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07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