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智能制造的车间调度智能体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0674.4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7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谭杰;白熹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体 车间调度 多智能体系统 智能制造 分管 上传 总管 配置 生产计划信息 实时生产信息 多智能体 人力成本 任务分配 任务指令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实时监控 生产 下放 车间 发送 角色 配合 协调 | ||
本发明属于多智能体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车间调度智能体组。旨在解决现有多智能体系统结构单一,无法发挥多智能体分布式的优势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车间调度智能体组包括:总管智能体,其配置为能够接收生产计划信息,以及接收分管智能体上传的数据,从而实时监控车间的生产过程;分管智能体,其配置为能够接收总管智能体下放的生产任务,以及接收基本智能体上传的实时生产信息数据;基本智能体,其配置为能够接收并执行分管智能体发送的任务指令。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生产任务分配给智能体组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各智能体相互协调配合完成生产任务,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智能体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车间调度智能体组。
背景技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加强“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化已经成为制造业新的发展趋势。车间调度是实现生产高效率、高柔性的关键,生产车间要求在设备自身智能化的基础上摆脱“信息孤岛”,生产数据能够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串通,成为智能化车间。
智能体是具有自适应性、学习能力、与环境和其他智能体进行交互的能力的个体,通过适当的结构将智能体组织起来就得到多智能体系统。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每个智能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完成复杂的任务,同时不断收集环境信息,利用其学习能力扩充知识库,更新旧知识,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目前,在很多实际项目以及辅助车间生产和调度的研究中已经引入了多智能体系统,但大部分研究只关注调度方案的生成,而忽略了生产情况的检查、信息记录以及与物流系统之间的协调,使得多智能体系统结构比较单一,无法发挥多智能体分布式的优势。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车间调度智能体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多智能体系统结构单一,无法发挥多智能体分布式的优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车间调度智能体组。该车间调度智能体组包括该车间调度智能组包括总管智能体、分管智能体和基本智能体。
所述总管智能体,配置为能够接收生产计划信息,并下放生产任务给所述分管智能体,以及接收所述分管智能体上传的数据,从而实时监控车间的生产过程。
所述分管智能体,配置为能够接收所述总管智能体下放的生产任务,并下放任务指令给所述基本智能体,以及接收所述基本智能体上传的实时生产信息数据,并上传至所述总管智能体。
所述基本智能体,配置为能够接收并执行所述分管智能体发送的任务指令,以及获取车间内实时生产信息数据并上传到所述分管智能体。
在上述车间调度智能体组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总管智能体包括总控制器和显示设备,所述总控制器,用于对接收的生产计划信息进行处理以及下放生产任务给所述分管智能体,并对接收的各个分管智能体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所述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所述总控制器分析汇总的各个分管智能体上传的数据。
在上述车间调度智能体组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管智能体包括工控机、通信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所述工控机能够接收所述总管智能体发送的任务信息,以及根据接收的任务信息生成调度方案;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所述基本智能体和所述工控机的通信;所述射频识别模块用于实现对电子标签的读写。
在上述车间调度智能体组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第一主控单元、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存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主控单元采用微控制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实现所述通信模块之间以及与所述基本智能体的通信;所述存储单元用于暂存所述基本智能体发送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0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倾斜式扫描中数据移位的方法
- 下一篇: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