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测定高钠煤中有机钠含量的溶液萃取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7712.5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孟献梁;褚睿智;吴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G01N21/73 |
代理公司: | 32249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钠离子 有机钠 两组 溶液萃取法 二元复合 去离子水 萃取液 高钠 离心分离混合物 超声震荡 干燥处理 结构特性 有效指导 原煤破碎 混合物 差减法 醋酸铵 卤化铵 气化 热解 碎煤 取出 燃烧 重复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测定高钠煤中有机钠含量的溶液萃取法,其步骤是:首先将原煤破碎并进行干燥处理。取两份质量相同的干燥碎煤,一份与去离子水混合,另一份与卤化铵、醋酸铵的二元复合液混合,分别对两组混合物进行超声震荡处理后,离心分离混合物为萃取液和萃余煤。分离后的两组萃余煤再次分别与去离子水或二元复合液混合,并重复上述过程2–3次。最后,通过测定两组萃取液中钠离子的含量来确定煤中有机钠的含量。本发明根据煤中不同形态钠离子结构特性的差异,利用溶液萃取法将钠离子萃取出,使用差减法得到煤中有机钠的精确含量,能够为高钠煤在煤的气化、热解和燃烧等实际应用中提供有效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液萃取法,尤其是一种精确测定高钠煤中有机钠含量的溶液萃取法。
背景技术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结构的典型特征,一直以来,煤炭都是我国的主导能源,长期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的70%以上。面对石油资源日益匮乏,新能源开发有待完善提高的现状,煤炭资源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疆地区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储存着大量未开发的优质煤炭资源,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占中国预测煤炭资源总量的40%以上,遥居全国首位。除储量丰富外,新疆准东煤田还具有开采成本低,煤种反应性好,容易燃尽等优点,因此,准东煤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理想原料。
由于特殊的成煤自然地理环境,准东煤中钠离子含量(以煤灰分计,以下同)整体都在2%以上,有些甚至高于10%,远大于其他地区的动力用煤。因为这一特点,准东煤通常也被称为准东高钠煤。然而,钠离子在煤热转化过程中容易挥发,过高的钠含量给准东煤在燃烧、气化等技术中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钠离子的挥发能够引起燃煤锅炉的结渣和腐蚀;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技术中,挥发的钠离子进入气相能够加速换热器表面污垢的形成;此外,燃气轮机的燃气中即使有微量的钠离子,也会对气轮机的叶片带来致命的损伤。
按照在煤中的赋存形态分类,钠离子可大致分为三类:水溶性钠离子、有机钠离子和含钠离子的硅酸盐。其中,与煤中含氧官能团以离子键相结合的有机钠离子,因为特殊的存在形态,导致其在煤热转化中的反应性和活性也很高。在变质程度较低的褐煤和次烟煤中,由于氧元素含量较高,有机钠离子的含量也相对丰富。许多研究表明,有机钠是煤里各类钠离子中较易挥发的一类,在煤的高温利用过程中,随着脱羧反应的进行,有机钠离子与煤的大分子结构脱离,逐渐被释放到反应器中,与准东煤相关的结渣和腐蚀等很多问题大都是由有机钠离子引起的。鉴于有机钠离子在准东煤利用中的活泼特质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精确的测定以准东煤为代表的高钠煤中有机钠离子的含量,对定量研究钠离子引发的结渣结垢现象,预判准东煤脱钠提质控制煤的沾污,指导准东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测定时间短的精确测定高钠煤中有机钠含量的溶液萃取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精确测定高钠煤中有机钠含量的溶液萃取法,包括如下步骤:
a.首先用球磨机将原煤破碎,并对破碎后的碎煤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干燥碎煤;
b.取两份质量相同的干燥碎煤,一份与去离子水混合,另一份与卤化铵、醋酸铵的二元复合液混合,且分别在两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分散剂;
c.同时将两组混合物置于超声振荡器中,震荡处理60min–90min后,离心分离混合物为萃取液和萃余煤。在干燥碎煤与二元复合液的体系内,通过自动滴定仪保持体系的pH在8.5–9.0范围内;
d.将分离后的两组萃余煤再分别与前述去离子水或二元复合液混合,并重复步骤c 2–3次;
e.将每次分离的上层萃取液收集于容量瓶内,通过电感耦合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两组萃取液中钠离子的含量,计算出两组钠离子含量的差值。
所述球磨机为行星式球磨机,破碎后的碎煤粒径小于74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77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音抗震的建筑隔墙板
- 下一篇:一种热疲劳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