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鸭病毒性肝炎党参多糖磷酸化分子修饰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3386.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国;明珂;杜红旭;陈云;王德云;武毅;胡元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61K31/715;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性肝炎 党参 多糖 磷酸化 分子 修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鸭病毒性肝炎(DVH)党参多糖磷酸化分子修饰法及其应用,属于中兽药制备技术领域。提取筛选出对抗鸭病毒性肝炎有较好治疗效果的党参多糖80%醇沉部位用正交法确定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法磷酸化分子修饰党参多糖有效部位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h,pH7.5;经红外光谱分析所得产物为党参多糖磷酸酯,其糖含量达72.82%,磷酸根含量达16.03%,产物得率达162%。党参多糖有效部位磷酸酯抗DHV‑1感染鸭胚肝细胞作用和对DVH的疗效优于党参多糖有效部位。本发明所获得的抗DVH党参多糖有效部位磷酸酯具有较高的糖和磷酸根含量,及较高产物得率,对DVH有良好疗效。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鸭病毒性肝炎党参多糖磷酸化分子修饰法,属于中兽药制备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DH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发病率、高致死性疫病。1949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目前已呈全世界范围分布。DHV主要存在DHV-1及其变异株、Duck Astrovirus以及DHV-3三个血清型,其中DHV-1型毒性最强、分布最广,主要侵染3周龄以内的雏鸭,病死率高于80%,甚至可高达100%,是严重危害养鸭业主要病原之一。
目前,世界范围内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抗DHV-1药物,主要通过对种鸭或雏鸭注射弱毒苗进行免疫防御。临床病例一旦出现,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1958年Gerber等首先发现海藻多糖具有抗病毒作用,此后多种多糖及硫酸化多糖的抗病毒作用陆续被报道。近年来,本实验室也发现了黄芪、香菇、当归等多种中药多糖能显著抵抗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的感染。中药化合物结构修饰是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活性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学者发现,中药多糖成分、皂苷等成分硫酸化或磷酸化分子修饰后,使其成酯化物,其水溶性普遍增加,免疫药理作用明显增强。
党参是一种经典的补气用中药。大量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普遍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党参多糖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提高免疫的作用。虽然有学者发现,经过硫酸化修饰的硫酸化党参多糖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等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其多糖分子量较大,水溶性并不好,对制剂和应用造成一定的困难。我们课题组发现,按照不同的条件修饰中药多糖所获得的多糖成分分子修饰物的活性和溶解性往往大相径庭。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磷酸化修饰后多糖的抗病毒活性和水溶解性得到显著提升,为研究有效的抗鸭病毒性肝炎药物,我们根据前期的预试验,将分离获得并经在体试验验证有一定效果的党参多糖80%醇沉部位采用磷酸化分子修饰,并利用正交试验比较优化了其制备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
本发明首次对党参多糖抗鸭病毒性肝炎有效部位采用正交法优化了磷酸化分子修饰条件,发现磷酸化分子修饰能显著增加党参多糖有效部位抗鸭病毒性肝炎效果,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获得较高的产物得率。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世界范围内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抗鸭病毒性肝炎药物问题,提供一种党参多糖抗鸭病毒性肝炎有效部位的磷酸化分子修饰方法,所获得的党参多糖磷酸酯pCPPS80含量达72.82%,磷酸根含量为16.03%,产物得率达162%,且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明显提高,可望最终应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3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取洋葱多糖粗提物工艺
- 下一篇:一种通过羧甲基化得到的新型抗肿瘤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