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站自动规划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2616.5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4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常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16/20;H04W16/26;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41001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自动 规划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自动规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基于待规划区域的栅格化覆盖的评估结果,利用栅格爬虫算法在每次判断时首先得到本次带规划区域内弱覆盖区域,再将弱覆盖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作为基站规划点。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是基于栅格化覆盖的评估结果进行的判断,相比于现有的网格评估方法,栅格划分方式更为细化,得到的RSRP数值更精确,更能够反映所在位置的信号覆盖情况,因此基于栅格化覆盖的评估结果能够大幅提高规划的准确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利用栅格爬虫算法在每次判断获取弱覆盖区域后,还可以将弱覆盖区域的几何中心点设为基站规划点,从而能够为工作人员后期布置规划基站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自动化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覆盖有网络的地区也越来越多。为了实现城市内以及部分乡村地区的网络无死角覆盖,网络工程师们首先需要对各个区域当前的网络状况进行评估,然后再根据评估的情况在弱覆盖的区域规划基站以清除网络死角。
现有的基站规划主要使用的一种方法为:基于小区级MR数据网格统计的网格评估规划。该方法基于MR数据网格统计的覆盖评估基站规划方法主要为把一个城市分割成多个网格(网格大小一般为N公里*N公里),统计网格范围内所有小区的弱覆盖采用点占比,之后在弱覆盖的网格内进行人工的基站规划。
然而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基于小区级MR数据网格统计的网格评估规划的方法得到的评估的结果为网格级别(数平方公里范围),精确度低,且评估结果不能自动给出规划站点的具体位置,不得不需要人工进行规划站点,导致站点规划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自动化规划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克服采用现有的规划方法得到的规划结果精确度低,且无法给出具体的站点规划位置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自动规划方法,包括:
确定待规划区域的栅格化覆盖的评估结果,所述评估结果用于指示待规划区域内每个栅格对应的RSRP;
在判断次数加1时,根据所述评估结果获取本次待规划区域内弱覆盖区域的基站规划点;
其中,在判断次数由第M-1次增加至第M次时,所述根据所述评估结果获取本次待规划区域内弱覆盖区域的基站规划点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评估结果,在第M-1次判断获得的待规划区域内确定RSRP最小的栅格作为最弱栅格;
在所述最弱栅格为弱覆盖栅格时,获取弱覆盖栅格簇,所述弱覆盖栅格簇为以所述最弱栅格为中心的若干个弱覆盖栅格的集群;
将所述弱覆盖栅格簇的几何中心点作为当前待规划区域内弱覆盖区域的基站规划点;
将所述弱覆盖栅格簇中的栅格从当前的待规划区域内剔除。
可选地,所述在最弱栅格为弱覆盖栅格时,获取弱覆盖栅格簇的步骤,包括:
在与所述最弱栅格直接相邻第一层栅格中存在弱覆盖栅格时,将第一层栅格中的弱覆盖栅格归入到所述弱覆盖栅格簇内;
从第二层栅格开始逐层向外层判断是否存在弱覆盖栅格,并将判断得到的弱覆盖栅格归入到所述弱覆盖栅格簇内。
可选地,所述将弱覆盖栅格簇的几何中心点作为当前待规划区域内弱覆盖区域的基站规划点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弱覆盖栅格簇满足大区域弱覆盖条件时,计算该弱覆盖栅格簇的几何中心点,并将该几何中心点作为宏站规划点;
在所述弱覆盖栅格簇满足小区域弱覆盖条件时,对所述弱覆盖栅格簇对应的区域进行优化整改,并在整改无效时计算该弱覆盖栅格簇的几何中心点,并将该几何中心点作为微站规划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26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行联合接收方法及基站
- 下一篇:一种参数准确性识别方法及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