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控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0001.0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1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04298;H01M8/0474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隔离部 调压腔 空气腔 燃气腔 连通 密封隔离 均压 控压 气压 压差 充放气装置 新能源汽车 配套设备 空气源 燃气源 保压 壳体 体内 均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控压设备,属于燃料电池的配套设备领域,具体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使用的燃料电池提供辅助均压的设备,包括管状的壳体,可体内设有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壳体内分为燃气腔、空气腔、调压腔,燃气腔与调压腔通过活动的第一隔离部密封隔离,空气腔与调压腔通过活动的第二隔离部密封隔离;燃气腔用于连通燃气源,空气腔用于连通空气源,调压腔用于连通充放气装置。该结构通过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可在压差下活动的原理,使燃气腔和空气腔之间的压差能够实时均衡,此外,通过调压腔,使燃气腔和空气腔内的气压能够实时的调节至需要的气压范围内,将其连接到燃料电池的两侧,从而实现燃料电池内的保压和均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控压设备,属于燃料电池的配套设备领域,具体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使用的燃料电池提供辅助均压的设备。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用途广泛,既可应用于军事、空间、发电厂领域,也可应用于机动车、移动设备、居民家庭等领域。早期燃料电池发展焦点集中在军事空间等专业应用以及千瓦级以上分散式发电上。电动车领域成为燃料电池应用的主要方向,市场已有多种采用燃料电池发电的自动车出现。另外,透过小型化的技术将燃料电池运用于一般消费型电子产品也是应用发展方向之一,在技术的进步下,未来小型化的燃料电池将可用以取代现有的锂电池或镍氢电池等高价值产品,作为用于笔记本电脑、无线电电话、录像机、照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电源。由于燃料电池内的氢气和氧气必须充分加湿并进行保压,若压力不够或者湿度不够,容易造成燃料浪费会燃烧不从分的情况,影响电池的使用和输出功率。
在现有的氢燃料电池使用时,往往需要对进入燃料电池的气压,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燃气能够使用,由于进入燃料电池中的气压经过较长一段控制和配比,造成气压的波动加大,容易在电池的两极之间形成压差,造成电池的损害,因此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控压设备,利用可活动的活塞,实时调整燃料电池两侧的气压差,避免燃料电池两侧的气压差对电池的影响,同时,通过调压腔的设计,实现燃气腔和空气腔内气体的调压,从而保证供气源发生气压波动时,燃料电池内任然能够保压和均压,保证燃料电池内化学反应的稳定性和供电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控压设备,包括管状的壳体,可体内设有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壳体内分为燃气腔、空气腔、调压腔,燃气腔与调压腔通过活动的第一隔离部密封隔离,空气腔与调压腔通过活动的第二隔离部密封隔离;燃气腔用于连通燃气源,空气腔用于连通空气源,调压腔用于连通充放气装置。该结构通过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可在压差下活动的原理,使燃气腔和空气腔之间的压差能够实时均衡,此外,通过调压腔,使燃气腔和空气腔内的气压能够实时的调节至需要的气压范围内,将其连接到燃料电池的两侧,从而实现燃料电池内的保压和均压。
进一步,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均为弹性膜,第一隔离部与第二隔离部分别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该结构通过弹性膜的设计,提高隔离部的密封性,实现结构的简化,方便于压力的快速均衡。
进一步,弹性膜呈波纹状,第一隔离部可压缩燃气腔或调压腔,第二隔离部可压缩调压腔或空气腔,燃气腔的侧壁上设有燃气进出口,空气腔的侧壁上设有空气进出口,调压腔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口。进而提高装置的可用性和通用性,并且能够降低均压装置的成本,其波纹状的结构能够增大弹性膜的弹性和可移动范围,提高压差之间的可控性,降低弹性膜的弹性对气压均衡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0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