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9724.6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7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巫俊峰;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贺琳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域名解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用户端的域名解析查询请求;判断是否已经存在针对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应答信息;在尚未存在针对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应答信息时,将域名解析查询请求转发给域名解析服务器;接收针对该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一个或多个域名解析应答消息,应答消息包括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解析地址和域名解析类型,对一个或多个域名解析应答消息进行解析以构建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解析地址和域名解析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生成全量响应报文;存储全量响应报文,过滤全量响应报文以移除包含别名指向域名解析类型的应答信息,从而生成应答信息并发送给用户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域名解析系统(英文:Domain Name System,缩写:DNS)是互联网架构中的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项服务,它的作用是实现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使上网者能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忆枯燥繁琐的IP数串,为众多网络应用提供根本性支撑。
别名指向(英文:Canonical Name,缩写:CNAME)是DNS里常用资源记录类型之一,也被称为规范名字,就是将域名解析到另外一个域名。
CNAME解析主要应用在两方面,第一是为了方便域名的解析变更,例如,有一台计算机名为“host”(A记录),A记录是用来指定主机名(或域名)对应的IP地址记录。用户可以将该域名下的网站服务器指向到自己的网站服务器上。同时也可以设置域名的二级域名。它同时提供WWW和MAIL服务,为了便于用户访问服务。可以为该计算机设置两个CNAME:WWW和MAIL,实际上他们都指向“host”。同样的方法可以将多个域名指向同一服务器IP,如先将一个域名A做A记录指向服务器IP,然后将其他的域名(如域名B、域名C等)做别名指向域名A上,那么当服务器IP地址变更时,就可以不必麻烦的一个一个域名更改指向。只需要把域名A的A记录指向新的服务器IP,其他做过CNAME的域名也将自动更改到新的IP地址上。
CNAME记录第二个作用是内容分发网络(英文: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缩写CDN)加速,例如域名www.apple.com通过层层CNAME指向,将返回的资源IP地址指向给了离访问者最近的CDN网络边缘分发节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域名解析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用户端的域名解析查询请求;判断是否已经存在针对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应答信息;在尚未存在针对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应答信息时,将域名解析查询请求转发给域名解析服务器;接收针对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一个或多个域名解析应答消息,一个或多个域名解析应答消息包括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解析地址和域名解析类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域名解析应答消息进行解析以已建立所述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解析地址和域名解析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生成全量响应报文;根据过滤策略过滤应答报文以移除包含指定域名解析类型的应答信息,从而生成第一格式应答信息;将第一格式应答信息转发给所述用户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域名解析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判断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该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来自用户端的域名解析查询请求和/或接收针对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一个或多个域名解析应答消息,一个或多个域名解析应答消息包括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解析地址和域名解析类型;该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是否已经存在针对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应答信息;该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尚未存在针对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应答信息时,将域名解析查询请求转发给域名解析服务器;对一个或多个域名解析应答消息进行解析以已建立域名解析查询请求的解析地址和域名解析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生成全量响应报文;根据过滤策略过滤应答报文以移除包含指定域名解析类型的应答信息,从而生成第一格式应答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第一格式应答信息转发给用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9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