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新型真空座的双螺杆挤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9143.2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叶忠会;姜涛;熊其军;梁厚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40 | 分类号: | B29C47/40;B29C47/76;B29C4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41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新型 真空 双螺杆挤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出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新型真空座的双螺杆挤出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真空座在双螺杆挤出机在真空泵抽杂质气体时,部分物料会附着在螺筒排气孔处,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料在螺杆排气孔处越积越多,部分物料已经分解变黑,在人工清除过程中,部分分解物料会掉入到螺筒中挤出,生产的管材会夹杂分解的物料,导致管材易破裂,严重影响管材的使用性能。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带有新型真空座的双螺杆挤出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降低成本的带有新型真空座的双螺杆挤出机。
一种带有新型真空座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螺筒、第一真空座和第二真空座,所述螺筒中心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叠加相通,所述螺筒的左上部设置有第一螺孔并与第一贯通孔相通,所述螺筒的右上部设置有第二螺孔并与第二贯通孔相通,所述第一真空座的下部旋入第一螺孔内并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真空座的下部旋入第二螺孔内并与第二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真空座的上部通过软管与第二真空座的左侧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真空座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表的螺纹孔,所述第二真空泵的右侧部外接真空泵。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空座的中部与螺筒的上端面接触处嵌有第一O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二真空座的中部与螺筒的上端面接触处嵌有第二O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空座的下部与第一螺孔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二真空座的下部与第二螺孔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空座和第二真空座的高度均为190mm,所述第一真空座和第二真空座的上部外圆直径均为7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空座和第二真空座的下部外圆直径均为49.5mm,所述第一真空座和第二真空座的内圆直径均为41mm,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和第二O型密封圈的外圆直径均为60.3mm,所述螺纹孔的内圆直径为20m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新型真空座后,物料会附着在新型真空座内壁,在清理时,可将真空座单独取出清理,避免分解的物料掉入螺筒中,减少管材生产过程中废品的产生,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新型真空座直接与挤出机机筒相连,机筒与真空座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保证密封性能,真空座部件之间采用标准软管相连,同时真空座上安装压力表,保证抽真空过称中压力的稳定,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螺杆挤出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真空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真空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一种带有新型真空座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螺筒1、第一真空座3和第二真空座4,所述螺筒1中心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贯通孔2和第二贯通孔3,所述第一贯通2孔与第二贯通孔3叠加相通,所述螺筒1的左上部设置有第一螺孔9并与第一贯通孔2相通,所述螺筒的右上部设置有第二螺孔10并与第二贯通孔3相通,所述第一真空座4的下部旋入第一螺孔9内并与第一螺孔9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真空座5的下部旋入第二螺孔10内并与第二螺孔10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真空座4的上部通过软管6与第二真空座5的左侧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真空座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表的螺纹孔7,所述第二真空泵5的右侧部外接真空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真空座4的中部与螺筒1的上端面接触处嵌有第一O型密封圈12,所述第二真空座5的中部与螺筒1的上端面接触处嵌有第二O型密封圈1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真空座4的下部与第一螺孔9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1,所述第二真空座5的下部与第二螺孔10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外螺纹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真空座4和第二真空座5的高度均为190mm,所述第一真空座4和第二真空座5的上部外圆直径均为7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真空座4和第二真空座5的下部外圆直径均为49.5mm,所述第一真空座4和第二真空座5的内圆直径均为41mm,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12和第二O型密封圈15的外圆直径均为60.3mm,所述螺纹孔7的内圆直径为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9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