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菊花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8437.3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8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曹才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才基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菊花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花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以花入药,为大宗常用中药,含菊苷腺嘌呤、胆碱、水苏碱、氨基酸、刺槐素、龙脑级二羟基苯乙酮等成分。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干。有养肝明目、疏风清热等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头痛、耳鸣、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
菊花喜温和凉爽气候和向阳、稍干燥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在荫蔽的环境里生长不良。生长期要求土壤稍湿润,过于干旱,植株抽枝少,发育缓慢,产量低,尤其是近花期,不能缺水,否则使花蕾数大为减少。但水分过多,则易造成烂根死苗。菊花喜肥,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夹沙土中生长良好,花多产量高。土壤以中性至微酸性或微碱性为适宜。凡土壤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盐碱性大的地块不宜栽培。忌连作,连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病虫害多,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敏感,要求每天不超过小时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然而,在菊花的栽培过程中,尤其是种培初期,最易生病。易遭到粉虱、蚜虫和菊梢虫,等害虫的危害。使得其鳞茎发生缺损,伤口还会被真菌、病毒侵染,最终导致种苗腐烂,这就大大降低了菊花的成活率,减少了经济效益。
另外,现有的种植方法中,都认为种植菊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不会对土壤作任何的处理,这样由于土壤本身会带病,就会容易引起种植的菊花出现一些常见病,如根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当出现病虫后也是按照常规喷洒农药的方法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破坏土壤结构,不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抑制细菌病毒侵入植株、抗病虫害、可使菊花迅速生长、增加成活率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菊花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菊花的茎尖、茎段和侧芽作为外植体,在5~8月,截取生长健壮的菊花嫩茎新梢,取顶芽、顶芽后3cm的茎段和健康的侧芽,用清水洗净,然后用60%—80%乙醇处理25—35s,0.5%—1.5%升汞处理3—5min,无菌水冲洗3—5次备用,对茎尖和芽,需在解剖镜下仔细剥离,并用刀切取0.5~1.5mm的尖端,直立放在培养基上,茎段则直接放置在培养基上;
(2)、制培养基:该培养基以重量份计,其配方由如下组分组成:N15-P15-K17 1-2份、氯化钾1-1.5份、尿素1-1.5份、硝酸钙型复合肥N12.2-P0-K0-Ca24.5 1-1.5份、EDDHA螯合铁0.5-0.8份,以上各成分减半制成生根培养基,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制成分化培养基,细胞分裂素采用苄基氨基嘌呤,1-5mg/L,只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采用萘乙酸,在分化培养基中用量为0.005-0.015mg/L,在生根培养基中用量为0.1-0.3mg/L;
(3)、室内培养外植体:将外植体首先置于分化培养基上生长,待分化出芽以后进行继代培养,进一步培养使芽生长至25-35mm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使其长成完整植株,接种外植体后4-6d,在暗光下培养,以后每天给于1400~2000lx的光照12~16h,培养温度为23-26℃;
(4)、室外移栽:圃地要求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要经深翻细耙,将整好的地作成高畦,将幼苗根部的培养基洗净,栽种到苗床上,开始2-4d要搭荫棚并及时喷水或喷雾,避免强光照并保证高的湿度,1~2d后可逐步适当增加光照,每天浇水1~2次,夏天高温浇水2~3次,并及时松土除草和施肥,保障幼苗健康生长;
(5)摘心:当苗高至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15~20d后进行第二次摘心,再间隔15~20d进行第三次摘心,第三次摘心后,对植株叶面按每亩喷施200~300g钙镁磷肥对水30~50kg;
(6)施肥:现蕾后,每8~10d对植株叶面喷施叶面肥一次,每次每亩喷施200~300g钙镁磷肥对水30~50kg,以及150~200g硫酸钾对水20~50kg,当花心散开2/3时即可采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播种前对外植体进行反复消毒,消除了母本的病毒、细菌,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还抑制了病菌孢子的发芽和生长,起到了阻止病菌侵入植株的作用,减少了病菌感染的机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才基,未经曹才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8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