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安全气帘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2374.0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5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野田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32 | 分类号: | B60R21/232;B60R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安全气帘。该侧安全气帘具有:袋体(21),其被安装在侧顶部,有冲击力作用时,其展开为帘状;带状部件(41),其从袋体(21)延伸;多个保护装置(22、23),其用于保持袋体(21)并引导袋体(21)展开;充气机(25),由其向袋体(21)导入气体,充气机(25)在被跨接中央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状态下,并排设置在袋体(21)上,充气机(25)的前端部被插入袋体(21)的气体导入通道(32),充气机(25)的后端部与穿过形成在后侧保护装置(24)上的引出孔(55)被引出的带状部件(41)连接。据此,能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输送性,并且抑制袋体扭曲来提高组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安全气帘。
背景技术
有时在车辆的侧顶部设置侧安全气帘(SIDE CURTAIN AIR BAG;以下称为安全气帘),用以在侧面碰撞时或翻车时等有冲击力作用时保护乘员。这种安全气帘主要具有:袋体,其在有冲击力作用时展开为帘状;保护装置(protector),其用于引导袋体展开;充气机(inflator),由其向袋体供给气体(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未使用时),上述袋体以被折叠的状态被保持在保护装置中。因此,在袋体被折叠的状态下,安全气帘形成为沿着侧顶部延伸的长条状。此时,将安全气帘安装到侧顶部时,作业人员需要注意不能使袋体以安全气帘的长度方向为轴而扭曲安装。
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防扭部件贴紧袋体,并且用热收缩薄膜将袋体和防扭部件一同包覆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国际公开第2014/129054号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由于需要防扭部件和热收缩薄膜等其他部件,因此存在零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用热收缩薄膜将袋体包覆之后,无法折弯袋体,存在输送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输送性并且抑制袋体扭曲来提高安装性的侧安全气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侧安全气帘具有:袋体(如实施方式中的袋体21),其被安装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顶部(如实施方式中的侧顶部3),有冲击力作用时,其展开为帘状;带状部件(如实施方式中的带状部件41),其从所述袋体延伸;多个保护装置(如实施方式中的保护装置22~24),其用于保持所述袋体并引导所述袋体展开,并且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充气机(如实施方式中的充气机25),由其向所述袋体导入气体,所述充气机在架设于所述保护装置中的、于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第1保护装置(如实施方式中的中央保护装置23)和第2保护装置(如实施方式中的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状态下,并排设置在所述袋体上,所述充气机中:位于靠近所述第1保护装置的位置的第1端部,被插入所述袋体的气体导入通道(如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导入通道32);位于靠近所述第2保护装置的位置的第2端部,与穿过形成在所述所述第2保护装置上的切口部(如实施方式中的引出孔55)被引出的所述带状部件连接。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所述带状部件被卷绕在所述充气机上。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3中,所述充气机上设有将该充气机安装在所述侧顶部的托架(如实施方式中的托架61),所述托架通过托架固定部件(如实施方式中的托架固定用环65)来固定所述充气机,所述带状部件被连接在所述充气机的所述第2端部中的、与所述托架固定部件相邻的位置。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时,由于能用充气机来支承袋体中的、位于第1保护装置和第2保护装置之间的部分,因此能抑制袋体扭曲。因此,能提高安全气帘的安装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2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斜向碰撞吸收系统
- 下一篇:用于发动机罩接触的行人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