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2107.3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关石磊;韩筛根;范闻博;吴燕;符金伟;尹惠;陈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H02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环网柜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温度传感器 测温系统 供电方式 抗干扰 环氧 底座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发送装置 能量接收装置 圆形观察窗 测温模块 待机功耗 绝缘设计 网络容量 能力强 延时短 自组织 加装 融合 安置 通讯 部署 网络 | ||
1.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测温模块,用于采集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温度数据打包为测温数据包,并将测温数据包传输到固体环网柜外部的上位机;以及
无线电能传输模块,用于为测温模块和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环网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侧面设有观察窗,其底部设有环氧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采集温度数据,并将采集的温度数据发送给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接收的温度数据发送给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同时对接收的温度数据进行解析,之后发送控制指令或者重传输指令给采集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测温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固定在环氧底座上,其与温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的个数与温度传感器个数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与上位机之间遵循ZigBee无线通信协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ZigBee无线通信协议包括控制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所述控制层用于对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控制;
所述应用层将温度数据打包为测温数据包,并将测温数据包传输给网络层,所述网络层将接收到的测温数据包打包为网络数据包,并将网络数据包传输给上位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能传输模块包括高频电源、能量发送装置、能量接收装置、负载线圈和整流稳压模块;
所述高频电源与能量发送装置位于固体环网柜外部,所述能量接收装置、负载线圈和整流稳压模块位于固体环网柜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电源为能量发送装置提供交流电,所述能量发送装置通过观察窗将能量发送给能量接收装置,所述能量接收装置将接收的能量传输给负载线圈,所述负载线圈再将能量传输给整流稳压模块,所述整流稳压模块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测温模块和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接收装置固定在环氧底座上,其与温度传感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发送装置包括串联的能量发送线圈和发送端补偿电容;
所述能量接收装置包括串联的能量接收线圈和接收端补偿电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发送线圈和能量接收线圈采用规格相同的扁平螺旋线圈,扁平螺旋线圈的铜线截面为圆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谐振供电方式的固体环网柜抗干扰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发送线圈的内径为80~90mm,匝数为5~7,线径为5~8mm,线间距为9~10mm;
所述能量接收线圈的内径为30~40mm,匝数为5~7,线径为8~10mm,线间距为11~12mm;
所述负载线圈的内径为20~60mm,匝数为1~5,线径为11~12mm,线间距为1~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21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