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温度变化定量检测目标物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4607.2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68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宇;马小明;刘银金;陈超群;郭隆华;邱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25/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李春连 |
地址: | 350116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量检测 目标物 灵敏 热反应器 癌症标记物 目标物检测 目标物浓度 催化底物 大型仪器 定量测定 密闭体系 浓度信号 气压变化 液体混合 直接获取 专业技术 储液器 热反应 目视 密闭 靶标 抗体 可用 修饰 分析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变化定量检测目标物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癌症标记物的高灵敏定量检测。所述方法是在密闭的体系中,对目标物进行特异性的识别,在目标物检测抗体上面修饰上信号放大分子,该信号放大分子能够催化底物分解释放出气体,导致该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化,从而推动储液器中的液体进入热反应器中,随即热反应器中的热反应试剂与所述液体混合后释放出大量的热,利用热量所致的温度变化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灵敏定量检测。本发明能够准确高效地定量测定目标物浓度,并且目标物的浓度信号可以通过目视法直接获取,无需借助大型仪器,该方法解决了目前大部分高灵敏地定量检测靶标都需要借助于昂贵的仪器及专业技术人员等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温度变化定量检测目标物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癌症标记物的高灵敏定量检测。
背景技术
定量分析检测对于食品安全以及医学检测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快速灵敏的分析检测能够及时甄别食品安全危害以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为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现有的定量检测分析方法,例如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电泳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食品等众多领域的样品检测和分析中。然而,使用这些仪器大多数需要专业的训练,并且他们造价昂贵,维护成本高。因此发展新颖、灵敏、高选择性、廉价、方便的定量检测分析方法,一直是科研工作中最为热门的课题。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发展一种既不影响实验方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性等优点,又能显著降低检测仪器和实验成本,既能实现实验室中高灵敏、高准确性的实验要求,又具有微型化、便携低能耗等优点,可应用于即时诊断的的定量检测分析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温度变化定量检测目标物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定量测定靶标浓度,并且待测物的浓度信号可以通过目视法直接获取,无需借助大型仪器。该方法解决了目前大部分高灵敏地定量检测靶标都需要借助于昂贵的仪器及专业技术人员等不足,仅依靠家用常见的温度计就可以对癌症标记物进行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温度变化定量检测目标物的分析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密闭的体系中,采用抗原抗体三明治结构,对目标物(例如癌胚抗原CEA)进行特异性的识别,在目标物(例如CEA)检测抗体上面修饰上的信号放大分子能够催化底物分解释放出气体,导致该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化,从而推动储液器中的液体进入热反应器中,随即热反应器中的热反应试剂与所述液体混合后释放出大量的热,利用热量所致的温度变化实现对(CEA)目标物的高灵敏定量检测。
所述特异性识别分子对靶标进行识别,如抗原/抗体特异性检测系统。
所述信号放大分子包括过氧化氢酶、铂纳米颗粒、金铂纳米颗粒等具有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复合物或酶等,其能够催化底物(例如双氧水)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气体,且释放出的气体无毒无害(例如氧气)。
所述储液器中存在大量的能够与热反应器中的热反应试剂进行反应的液体。
所述热反应器中的热反应试剂可以和储液器中的液体混合释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水、氢氧化钠/水等。
所述热反应器中产生的热量变化能够被热量感应仪器检测出来。
所述热量感应仪器为温度计或便携式红外温度检测器等。
进一步,在酶联免疫吸附法体系中,基于温度变化定量检测靶标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信号放大分子上面修饰有能够与CEA检测抗体特异性共价键合的识别单元,实现信号输出的目的;
(2)将CEA捕获抗体修饰在固体基质上面,然后对空白位点进行封堵,随后加入待检测物质,再加入CEA检测抗体,孵育一段时间后,洗涤、拍干、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4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