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奈唑胺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6415.1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9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于德峰;赵长生;相光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裕欣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63/20 | 分类号: | C07D26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 生产成本低 合成过程 环境友好 丁二醇 酰胺化 关环 偶联 收率 肼解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奈唑胺的制备方法,以(S)‑4‑氯‑1,3‑丁二醇(化合物1)为原料,经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取代、Curtius重排关环、Ullmann偶联、肼解、酰胺化得到利奈唑胺;合成过程不仅污染小,易处理,且各步骤的收率和纯度高,对环境友好,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奈唑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利奈唑胺(Linezolid,1),又名利奈唑酮、利奈唑烷、雷奈佐利,化学名为:(S)-N-[[3-(3-氟-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乙酰胺,CASNo:165800-03-3,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oxazolidnone)抗菌药。是由美国Pharmacia&Upiohn公司(已被辉瑞收购)研制生产的新型噁唑烷酮类全合成抗菌药。美国FDA于2000年4月18日批准该药上市,商品名Zyvox,本品为美国40年来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球菌感染的药物。2007年9月在我国上市,属于医保乙类药物。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利奈唑胺的合成方法已见文献报道的很多,根据所使用的起始原料手性源的不同,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种路线:
US5688792报道以3,4-二氟硝基苯与吗啉为起始原料,中间体经与氯甲酸苄酯缩合后,与(R)-缩水甘油丁酸酯反应,再依次经甲磺酰化、叠氮化反应、催化氢化、乙酰化得到利奈唑胺。合成路线如下所示:并采用了邻苯二甲酰亚胺保护,其原子经济性差。合成工艺路线如下所示:
该方法以(R)-缩水甘油丁酸酯为手性源构筑噁唑烷酮,原料成本较高,反应步骤长。构筑噁唑烷酮环的反应使用了极危险的丁基锂,且需要无水、无氧及超低温条件。此外,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易爆的叠氮钠,大量制备存在安全隐患。
WO9737980报道了以3-氟-4-吗啉基苯胺经与氯甲酸苄酯缩合后,与(S)-(+)-3-氯-1,2-丙二醇缩合构筑噁唑烷酮,得到醇羟基中间体经4-硝基苯磺酸酯保护后,与水杨醛和氨水反应后,再经酸水解、乙酰化后得利奈唑胺。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该法的起始原料(S)-(+)-3-氯-1,2-丙二醇也较贵,反应过程中采用水杨醛保护氨基,带来杂质较多,产品不易纯化,也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文献(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89-93.)报道以3-氟-苯基异氰酸酯为起始原料,与(R)-环氧氯丙烷环合得氯代噁唑烷酮中间体,再经叠氮化、催化氢化和乙酰化后得溴苯中间体,最后与吗啉发生Ullmann反应得到利奈唑胺。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该方法虽然以价廉易得的(R)-环氧氯丙烷为手性源构筑噁唑烷酮,但是起始原料3-氟-苯基异氰酸酯不易得,且制备过程仍然需要使用危险的叠氮钠及高压氢化反应。此外,Ullmann反应收率不高,反应的杂质多,产品不易纯化。
CN101220001报道以3-氟-4-吗啉基苯胺与N-(2R)-环氧乙酰胺缩合,再与羰基试剂环合得到利奈唑胺。适用的羰基化试剂包括三光气、CDI(羰基二咪唑)或氯甲酸甲酯等。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此方法虽然反应路线简单,但是构建噁唑烷酮的环合反应的选择性差,反应收率低(两步收率仅约44%),同时反应带来的杂质也很多。
CN1673224以(S)-甘油醛缩丙酮与3-氟-4-吗啉基苯胺缩合,与CDI或三光气环合得到噁唑烷酮中间体,再经甲磺酰化、叠氮取代、催化还原以及乙酰化得利奈唑胺。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裕欣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裕欣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6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