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机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2139.0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9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魏可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B60N2/07;B60N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坐垫骨架 靠背骨架 车辆座椅 角度调节器 向上延伸 铰接 向后 | ||
1.一种车辆座椅机构,包括坐垫骨架(1)和铰接在该坐垫骨架(1)后端的靠背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2)和所述坐垫骨架(1)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器(3),通过调节所述角度调节器(3),所述车辆座椅机构至少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坐垫骨架(1)大致水平延伸,所述靠背骨架(2)从所述坐垫骨架(1)的后端向上延伸,
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坐垫骨架(1)大致水平延伸,所述靠背骨架(2)从所述坐垫骨架(1)的后端向后大致水平延伸,
在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所述靠背骨架(2)大致水平延伸,所述坐垫骨架(1)从所述靠背骨架(2)的前端向上延伸;
所述角度调节器(3)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坐垫骨架(1)上的第一调节臂(31),固定连接在所述靠背骨架(2)上的第二调节臂(32)以及锁定臂(33),所述第一调节臂(31)和所述第二调节臂(32)相互铰接,所述锁定臂(33)铰接在所述第一调节臂(31)和所述第二调节臂(32)中的一者上,另一者上至少形成第一限位部(321)和第二限位部(322),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所述锁定臂(33)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21)限位配合,
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锁定臂(3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22)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机构还具有第四工作位置,在所述第四工作位置,所述坐垫骨架(1)大致水平延伸,所述靠背骨架(2)叠放在所述坐垫骨架(1)上,并且所述锁定臂(33)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2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2)之外的第三限位部(323)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21)、所述第二限位部(322)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23)均由缺口结构形成,所述锁定臂(33)上固定连接有可进出该缺口结构的锁定销(331),所述锁定臂(33)上具有用于与相应的调节臂铰接的铰点和操作把手(332),所述操作把手(332)和所述锁定销(331)分别位于所述铰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臂(32)形成为扇形板结构,该扇形板结构的外周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缺口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321)、所述第二限位部(322)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23)分别由不同的缺口结构形成,并且该扇形板结构与所述靠背骨架相对于所述坐垫骨架转动的铰点同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臂(31)为包括第一板(311)和第二板(312)的拐折结构,所述第二调节臂位于所述第二板内,所述第二板上形成有沿所述锁定销(331)运动方向延伸的长孔(313),所述操作把手沿所述第一板延伸,并且所述锁定臂(33)与所述第一调节臂(31)之间具有复位弹簧(314),所述锁定销(331)穿过该长孔(313)并在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卡入相应的缺口结构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1)连接有第一支腿(11),所述靠背骨架(2)连接有第二支腿(21),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坐垫骨架(1)通过所述第一支腿(11)支撑,
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坐垫骨架(1)通过所述第一支腿(11)支撑,所述靠背骨架通过所述第二支腿(21)支撑,
在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所述靠背骨架(2)通过所述第二支腿(21)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机构还包括前后延伸的支撑滑轨(4),所述第一支腿(11)可分离地与所述支撑滑轨(4)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11)包括可拆卸地相互套接的分离段(111)和连接段(112),所述分离段(111)连接在所述坐垫骨架(1)上,所述连接段(112)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滑轨(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21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