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88978.5 | 申请日: | 201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5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于容朴;姚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夏大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6 | 分类号: | B01D21/06;B01D21/24;B01D21/32;C02F3/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陶祥琲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辐流沉淀池 混合液进水管 吸泥装置 进水筒 曝气池 压缩空气系统 污泥回流管 污泥排放管 分离污泥 回流污泥 控制系统 浓度检测 生物活性 污泥膨胀 吸泥系统 挡板 出水管 上清液 污泥槽 吸泥机 相分离 进水 排出 去除 稳流 污水 保证 | ||
1.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辐流沉淀池主体、旋转吸泥机、压缩空气系统、吸泥系统、污泥浓度检测及控制系统,
所述旋转吸泥机架设在辐流沉淀池主体上,所述吸泥系统与旋转吸泥机固定连接并能与旋转吸泥机一起旋转,所述压缩空气系统与吸泥系统连接,所述污泥浓度检测及控制系统与吸泥系统连接;
所述辐流沉淀池主体包括混合液进水管、进水筒、进水稳流挡板、上清液出水管、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放管,混合液进水管与进水筒连接;
所述辐流沉淀池主体的底部设置多道环形的污泥槽;
所述吸泥系统包括若干吸泥竖管、回流/排泥选择阀、回流/排泥渠、回流/排泥收集槽,所述吸泥竖管的底端设有吸泥口,所述若干吸泥竖管分别插入若干污泥槽内;所述污泥浓度检测及控制系统设置在吸泥竖管上并与回流/排泥选择阀连接,回流/排泥选择阀依次与回流/排泥渠、回流/排泥收集槽连接并连接至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放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流沉淀池为中进周出辐流沉淀池,所述进水筒设置在辐流沉淀池主体的中心,所述污泥槽围绕进水筒设置;
或者,所述辐流沉淀池为周进周出辐流沉淀池,所述进水筒设置在辐流沉淀池主体的周边,所述污泥槽围绕沉淀池主体的底部中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槽包括劣性污泥槽、良性污泥槽和若干中间污泥槽;
所述中进周出辐流沉淀池中,劣性污泥槽最靠近辐流沉淀池主体的外壁设置,良性污泥槽最靠近辐流沉淀池主体的中心设置;
所述周进周出辐流沉淀池中,劣性污泥槽最靠近辐流沉淀池主体的中心设置,良性污泥槽最靠近辐流沉淀池主体的外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槽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或者倒三角形,所述倒梯形或者倒三角形的两腰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排泥收集槽为环形回流/排泥收集槽,围绕沉淀池主体的中心设置;
所述回流/排泥渠的末端设置排泥管,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入辐流沉淀池主体中心的回流/排泥收集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排泥选择阀包括回流阀和排泥阀,所述回流/排泥渠包括回流渠和排泥渠,所述回流/排泥收集槽包括回流收集槽和排泥收集槽;排泥阀依次连接排泥渠、排泥收集槽、污泥排放管;回流阀依次连接回流渠、回流收集槽、污泥回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泥系统还包括与若干吸泥竖管分别连接的刮泥板,所述刮泥板设置在吸泥口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管、若干支气管、空气管道支架、设置在支气管上的支气管阀门,以及设置在压缩空气进气管和支气管连接处的旋转密封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沉淀池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浓度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污泥浓度检测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吸泥系统的回流/排泥选择阀连接;
所述污泥浓度检测系统可以为智能型污泥浓度光学法检测系统也可以为人工型污泥浓度检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夏大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夏大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897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